第十三章 狄道见闻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陇西狄道留了一两日,两日来一直都是小李将军和灌婴陪着刘邦。

  上午查看狄道附近的几个县邑,查看这里的彩陶作坊、缫丝作坊、农田范围以及风俗民情。走进几家生活极为困难的小户农舍里,农舍没有像样的门扉,荒草盖顶,虽也是夯土夯筑而成,但是看起来一种即将倒塌之势,屋内家徒四壁,什么像样的摆设都没有,一张破烂的席子就是门扉,没有梁柱支撑,墙上挂着一个旧的褪色的陇西地区特色的帽子,墙角陈列着灰黄色的织机,什么灶台床榻连成一体,床榻上被灶台的灰弄得脏兮兮的,简直不能住人,榻上一角放着一些卖不出去的履鞋和席子,灶台上的碟子也有破角,墙角处的一个二尺之高的缸里麦子已经所剩无几。出了屋,破落的小院里的东南角上插着几株花架,西南角堆着一个鸡窝。

  所见的这些都是狄道附近几个县邑共有的特征。当然,那里的人们不认识皇帝,但是认识小李将军,小李将军每日都要巡查诸县邑,当然他的面貌是众人最熟悉的了。看见小李将军对身边看起来颇有王者风范的长者尽显尊尊之意,又听见小李将军唤他皇上,众人这才诚惶诚恐的赶紧下跪行礼。刘邦扶起他们,和他们嘘寒问暖,问他们今年的收成,他们一一作答,称今年雨水不足,粮食不是大丰收,且就是皇帝已经把税赋降低到十五税一,他们有的也还是交不起税赋,且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中间靠山又病倒,以致于生活再也没有起色,浑浑噩噩的过。

  刘邦面露愧疚的无言以对,沉默半晌,看见众人堆里几个肤色暗黄的小孩子浑身上下沾满泥土,总角发髻疏疏散散的系着,害羞一般躲在大人身后偷窥着刘邦及其身边的灌婴。孩子们眼神中充满了清纯童真和无邪,黑溜溜的眼珠一眨一眨的盯着刘邦,转而便纯真的对刘邦笑了,露出一排掉了门牙的泛黄的牙齿。刘邦越看他们的眼神越发现他们的眼中迸射出的希望与纯净,以至于他不敢再看,作为皇帝不能给他们好生活,心里有愧。

  刘邦方拉起一个老者的手细问家中境况,老者面如雨下竟泣不能言,刘邦便安慰的在老者手上拍了拍。“乡老们让让——”沧桑而沙哑的声音从人群里传进刘邦耳朵,仰头寻找声音来源,一个年约六旬的老妇人手里端着一碗稀饭从人群中间摸排进来,大家不约而同齐齐为她让路。老妇人蹒跚的走近刘邦身边,打满茧子且皮包骨的沧桑双手颤巍巍的捧给皇帝吃,虔诚的要跪下老腿行礼,被刘邦一下子拦住,刘邦握着她的肩,看着老妇人双手给他捧起的稀羹,心内泛起波澜嘴角有些动容,眼睛跃向老妇身后的众人,众人皆明亮起眼睛看他的举动。

  “吃吧,吾家寒微望皇上勿要见嫌。”老妇人却是像抚慰儿子般慈爱的看着眼前的皇帝,声音弱弱的充满着母亲似的慈祥。看着眼前老妇人满脸皱纹,双眼已经变得混浊,一定是世事打磨了她。

  刘邦捧起稀羹就要喝,被眼明手快的灌婴拦下,挡在皇帝身前从皇帝手里抢过稀羹,剑刃出鞘警示的看着周围的人。刘邦先是一惊却很快就笑了笑,知道灌婴将军心里是害怕有人别有心机,灌婴是在为皇帝的人身安全考虑。刘邦微笑的拍了拍灌婴的背,与他对视一眼,又看了看同样在看他的百姓,那些眼神里淳朴善良丝毫没有邪恶的心思。刘邦又从灌婴手中端过稀羹,灌婴担心的大瞪着眼睛看着皇帝干着急,也不敢再拦下。

  喝着粗制拉碴的稀羹简直要把他的喉咙给割破,百姓就是吃这样的饭菜,且老妇人给他的是稀羹,也许着这羹饭该是他们最好的饭了,连一点干饭都没有,且稀羹盐分不是太大,像是不放盐,这怎么能行。刘邦再也喝不下去,窘起老脸喃喃嘴角往外吐吐吃进的稀羹,不经意间看着老妇人还是一副慈爱的面庞,刘邦不忍心,只好继续强忍着喝下去,迅速的给了灌婴碗,擦擦嘴,要来了一碗水润润喉。

  叫过小李将军问道,“小李将军,这里的百姓生活一贯如此吗?怎么做饭一点盐分都没有?”

  小李将军连忙拱手解释,“这……近年来大家都是如此,所以才会有近些天的关中大盗,他们不堪忍受困苦,不堪被官僚地主们欺压,只好行此道。皇上也看见了大家所吃何物,他们没有多余的土地,没有存粮,现在还好,匈奴与大汉结亲,前两年屡有在皇帝身前从皇帝手里抢过稀羹,剑刃出鞘警示的看着周围的人。刘邦先是一惊却很快就笑了笑,知道灌婴将军心里是害怕有人别有心机,灌婴是在为皇帝的人身安全考虑。刘邦微笑的拍了拍灌婴的背,与他对视一眼,又看了看同样在看他的百姓,那些眼神里淳朴善良丝毫没有邪恶的心思。刘邦又从灌婴手中端过稀羹,灌婴担心的大瞪着眼睛看着皇帝干着急,也不敢再拦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