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巡狩陇西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刘邦吩咐了宦官叫刘敬先回去,择日奉诏进宫,然后便在灌婴的陪同下去了陇西郡。陇西郡距离长安甚远,辖区八个县,分别是狄道、上邽、襄武、冀县、下辨、临洮、西县、狟道,主治狄道。狄道自西南至东北由秦长城贯穿而过,是汉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时段中重要的军事重镇,长城西起的开始,更是匈奴人认为最薄弱最易攻伐的地方。因此,汉高祖刘邦在夺得天下以后,立即在这里设立了军事治所,让武将镇守这里。

  汉五年,刘邦登基之后迁都长安,曾与留侯张良到过陇西郡巡视。当时留侯望着一脉山峦柔秀起伏的陇西郡颇为震撼,地域开阔,山川雄壮,景色迷人,沃土盈盈,渭水流经全境。人民剽悍却灵巧,一直以来孕育的陇西文化厚重而深沉,当地的彩瓷彩陶更是关中富家大族必要的器具。越是往西就越会觉得民风剽悍,虽是近几年一直在和长安边区极力融合,但是民风存来已久。自先秦时起,直至孝公时期商君变法之后,更是民风狂悍尚利,一直有延续却不断减弱。

  一路上,刘邦的车驾几经多个破落的村落,村落里最尊贵的家族祭祀之地都已破败不成形,除了少数有田地的自耕农和富家豪族其余人家皆是夯土墙壁,荒草盖顶,远远的见到一些人身着粗布素衣,头裹羊肚白巾,灰头土脸满目沧桑,路上时有见到这样的贫穷百姓,或者夫妻或者农夫身后拉着垂髫小儿亦或是老汉与小孙子相依为命的背着背篓从地里归来,像是打量珍宝玉器一样目不转睛的盯着皇帝的车驾,历经世事的大人慌忙一拉小儿催促快走,小儿才留恋却依旧不失兴趣的被迫拉回家。刘邦明白自秦末农民起义至楚汉战争八年时间,造成天下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经济萧条,国家财力空虚,眼前路过的小村庄的凋敝之象,正是当时战后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拉起帘子往两旁的道路看着,过往的行人不知道车里坐的是谁,一些人只是充满疑惑的眼神看看身边过往的车驾,然后还是鄙夷而疑惑的不声不响的走了,怕是心里知道准是个做大官的吧,但是不知道是皇帝,也就没有停下来行大礼。这些,刘邦心底也免了,原本就是来查看民情的,要是别人知道自己来,那么还有什么效果。

  但是刘邦却见一些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个所谓的街摊边,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洗的发白,摊前摆着些旧式的褪了色的彩陶,希冀富人看得上眼买回去。个个都是饱经沧桑的脸庞,眼眸里只剩下空洞和风霜,仿佛生活的艰难将他们打磨的不知何为欢乐,脸上麻木冰冷,丝毫不见笑意。偶见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妇身后背着嗷嗷待哺的婴孩,瘦弱的手拉着一头皮包骨头黄瘦黄瘦的耕牛,迈着艰难的步子往自个儿的村庄缓缓走去,留下佝偻而沧桑的背影,甚是叫刘邦看了心怀歉意,大叹一口气放下帘子。

  走不多久,听见前方传来低沉的几乎断掉的声音,‘可怜可怜吧,好人’,断断续续的传来。

  刘邦方在车驾里闭目歇息,听见声音,问赶车的夏侯婴是谁在喊,夏侯婴说是一对乞丐母子,正蜷缩在路边祈求路人给点吃的。

  刘邦又拉起帘子未看清路人的身影,骑着高头大马的灌婴腰间佩剑过来,弯身问刘邦,“越是往前越会碰到这样的人,当年郦商将军治陇西的时候遇到的情况比此更甚。皇上,我们要救济么?”

  刘邦摆摆手叫灌婴退一点,看清了那对乞丐母子,靠着枯树,头发蓬乱几乎看不见脸,一身灰白色衣服一副袖子都烂的只剩一半,小儿无精打采睁着麻木的眼睛倒在母亲怀里一动不动。刘邦看的脸上又泛起歉疚,不由得点点头,目光深邃而凝重,“治标不治本啊,先给他们吧。”

  灌婴向身边的副将打个手势,副将便骑着马来到灌婴身边给了一袋金子。灌婴引马而到乞丐母子身边,亲自下马将手里的十锭金给了乞丐母子,母子收到金子感觉像是神仙降临,忙给灌婴磕头,灌婴扶起他们且叫他们先回家去,然后重新翻身上马回到刘邦车驾边随行。

  在乞丐母子的不断感谢中,刘邦的车驾继续起行。虽然秦始皇的时候由咸阳至全国都修建了直道和驰道,但是仿佛去陇西郡的这条道路特别的难走,又是上高山又是下陡坡又是过河水又是穿草地,甚是把刘邦颠簸的很。

  一路上,刘邦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心中波澜起伏表情严肃至极,很久没有巡狩陇西,一来却未发现留侯当年说的陇西是个沃土肥田之地,也未见甚彩陶加工厂,觉得子未看清路人的身影,骑着高头大马的灌婴腰间佩剑过来,弯身问刘邦,“越是往前越会碰到这样的人,当年郦商将军治陇西的时候遇到的情况比此更甚。皇上,我们要救济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