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长陵之行(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刘邦看着人群里一个较为年轻的小伙子问,“你年龄几何?”

  年轻小伙朴素的目光迎上皇帝威严有神的眼睛,略显稚嫩的小声答道,“草民年十五。”小伙紧紧抿起嘴巴唇紧张的看着皇帝,手指不停的抓着裤缝儿。

  刘邦又问,“何因来修建长陵?”“家中窘困,老父去世多年,老母寒疾在身,蓬荜之家无能缴纳赋税便主动来长陵抵税。”小伙说罢眼眶泛红起来低下头。刘邦悲怜的长呼一口气,拍拍小伙的肩膀做安慰。将宽袍大袖甩在背后朝着大家问道,“诸位修建长陵多长时间了?”

  答曰,“一年半”、“三年”、“自陛下登基第二年就来了。”诸声不一。

  刘邦又问,“家住何方?家中可有父母兄姊?”

  答曰,“家住河内郡沁水县”、“河南郡中牟县”、“上党郡长子县”、“家中独有白发苍苍的老母”、“有双亲和幼弟”等等之音,都是家庭条件不好而出来服徭役的穷苦百姓。

  刘邦默然良久,又道,“家中田地多少?一岁收成如何?”

  众人皆缄口低头不言。

  问了一通,刘邦心底已经波涛四起面露愧疚,前走一步举起老筋暴起的双手左右一搭低着头对着眼前的修陵人深深一躬。大家受宠若惊赶紧以礼还之和皇帝相对而躬。刘邦起身依旧做虚扶之样叫大家赶紧起来,说道,“诸位听朕说,你们很快就会得到原有的田地,丞相会处理好此事。除刑犯之外年不越二十三者,年逾五十六者,今日可以交接岗职回家;家中独亲者亦或是家中唯一梁柱之才者,今日交接岗职回家;家离长安远者,岁末从未归家者今日交接岗职回家。凡有爵位者且年岁五十六以上者、没有爵位年岁六十以上者皆赐王杖、免老。凡参与过修建长陵的免徭役三年,愿意留下来的免徭役六年,且岁岁赐米赐酒。”赐杖制度是汉初对持杖老人所采取的一种赋税政策。免除老人的赋税差役负担,持王杖者均得官吏的尊重,任何人不得打骂持杖老人。免除持杖老人的市税,允许持杖老人经商而不收取赋税。持杖老人的生活待遇比照六百石的官吏,犯罪者可从轻处理。免老制度是对达到年龄标准的编户齐民采取的一种免除徭役的制度,有爵位的免老者年龄方要达到五十六岁,无爵位的免老者年龄需达到六十岁。赐米赐酒制度本是对年逾九十或更高年岁的老者采取的一种优惠政策,修长陵的老者最大也不过七十岁,刘邦便迫不及待的赐米赐酒最主要的还是想要留住修陵人。

  刘邦身边的几位随行重臣不约而同的点头称颂他的正确言行。皇帝话音刚落,众人便高兴的欢呼起来,原先的那个年轻小伙最是高兴一步蹦起来,手舞足蹈的欢呼皇帝圣明。“哎哟——”刘邦被年轻小伙不小心碰了一下退出几步远,险些跌倒,身边大臣们赶紧接着刘邦,怒视小伙不知礼数,樊哙更是拽过小伙叫他向刘邦磕头谢罪。那小伙这才觉得自己过于兴奋不小心用手推了一下皇帝,当时没注意是谁竟不知就是皇帝。小伙吓得魂魄出去七分哆嗦而跪,未跪下去刘邦呵呵一笑扶起了他,笑意迎人的挥挥手称无碍。

  大家继续彼此而对原地欢呼雀跃,个个脸上洋溢起久违的笑容,朴实无华而又纯粹自然,仿佛是遇到春风拂面,清泉润心田,冬日暖阳高照一般,十分感激皇帝的金口玉言。

  看着大家如夏花一样笑开了,刘邦心底真正高兴起来,面容上却保持着一贯的帝王作风只是捋髯随大家淡淡而笑。大臣们也佩服起皇帝来,陪伴皇帝如此多年倒也知道他能做出利国利民的事,丝毫不需要多少考虑便轻松的解决了所有事。

  “皇上圣贤,如今又赢取了天下民心。”高起高兴之余一步跨到皇帝面前拱手称赞刘邦。

 &ems欢呼起来,原先的那个年轻小伙最是高兴一步蹦起来,手舞足蹈的欢呼皇帝圣明。“哎哟——”刘邦被年轻小伙不小心碰了一下退出几步远,险些跌倒,身边大臣们赶紧接着刘邦,怒视小伙不知礼数,樊哙更是拽过小伙叫他向刘邦磕头谢罪。那小伙这才觉得自己过于兴奋不小心用手推了一下皇帝,当时没注意是谁竟不知就是皇帝。小伙吓得魂魄出去七分哆嗦而跪,未跪下去刘邦呵呵一笑扶起了他,笑意迎人的挥挥手称无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