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置酒未央(六)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代王刘如意在众大臣倾佩的目光中娴熟的舞完了自己的剑术,虽是人头不大,耍起剑术来还是相当的有武夫练剑之样,对于剑术的表演,如意倒是显得更加的投入和喜爱,一丝不苟的脸蛋儿上有了些轻微的汗珠儿。顿时那副天真可爱的模样直叫大臣们心生共爱幼子的恻隐之心。大臣们都是拊掌点头,面露笑意的称赞着,丝毫也不觉得刘如意不如太子刘盈,反而越来越觉得代王就是第二个刘邦,那么的有霸气,那么的撑场子,那么的率性而为,说不喜欢文墨就绝对不给你背诵,说喜欢舞剑,立刻拿来剑柄毫不怯场的就去舞剑。代王将剑拿在手中,礼貌的向各位大臣们拱手作揖之后,把剑给了舍人,在众大臣的议论声中迈着喜悦的脚步又坐在了刘邦的身前。

  看着父皇也那么开心摸着自己的脑袋,代王也笑了起来,瞪着弯弯的眼睛问,“父皇喜欢儿臣的剑术么?”

  “如意的表演最棒了,父皇喜欢极了。”刘邦一把将如意抱在怀中,轻手拍着他的肩膀,笑呵呵的说着,眉眼间尽是对代王的无尽喜爱,那种父子情深简直有些震撼群臣。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如此冷落太子,反而对代王喜爱有加,就连静坐一边的太上皇看了也觉得刘邦做的有些过分,太上皇将视线又慢慢转移到自己最喜欢的孙子刘盈身上,太子却只是安安静静面色温和的端坐着,眼睛平视着前方,并无半点对刘邦和刘如意的恨意,反是微微的将嘴角上扬着,面带微笑,将自己被冷落的尴尬全部转移在饮茶之上,不怎么理会其他。

  太上皇见太子这般反应,便也猜不透太子此时是什么心情,遂而看了几眼后又收回自己的视线看着下边的群臣纷纭,干瘪着嘴巴,也将茶水递到嘴边沾了一口。

  也许太子认为刘邦喜欢如意理所当然,戚夫人是父亲最爱的夫人,爱屋及乌的就会喜欢如意。也许他是把如意当做一个自己也非常喜欢的小弟弟,一个八岁的小娃当然是人见人爱的。也许他早已经猜到自己的母后是什么意思了,她要自己背诵下来那篇‘赞天子颂’,其实目的就是打败弟弟如意,瓦解群臣对刘如意的喜欢,好让自己稳坐太子位,可是母后想不到的是刘如意竟会耍一套剑术,惹得群臣对这两个皇子难以决定他们心中的天平到底往哪边倾。

  太子该想到刘邦今天如此对刘如意,已经表明他的父皇不是特别喜欢自己,否则刘邦不会弄这么一出,自己念出的那首‘赞天子颂’,父皇只是随口一说自己很聪慧,却从未觉得父皇打心底笑开花的喜欢自己的表演。如今他不顾底下大臣们破天荒的将弟弟抱在怀中,还笑得那么开心,看来弟弟的确是父皇的开心果。看着父皇那么开心和如意说着,却从未看一眼在一旁受冷落的自己,太子刘盈嘴角却扯出一抹干净的笑容,没有嫉妒,没有抱怨,他也不知自己为何笑了,可就是笑了。

  也并非所有的大臣都是脑不清心不明的胡乱的讨论着太子和代王,有那么几个大臣看来刘邦对两个皇子的不同态度后还是会有想法的。

  留侯子房虽说已经不再干涉朝政,但今日看来刘邦这样做是另有目的,打算以今日对待如意和太子两种不同态度来试探群臣们的态度。皇后早已经或明或暗的站在吵杂的文武百官中显得有些担心,蹙着眉头看着地面,将自己完全从周身的闹哄哄中隔离到脑海中最安静的地域,在想着接下来皇帝的言语和所为,他必须要抵·制刘邦的目的,这不仅是吕后内心的意思,更是因为嫡子继承制万万不可随便改变。

  丞相萧何也是一脸愁容,他细细一瞧刘邦,又瞧一瞧太子,只能原地大叹一口气,无奈的摇摇头。像他们这样有头脑的大臣,都看出刘邦是什么意思了,自己虽不是什么拉帮结派的官吏,但他却也始终会站在太子这边,因为与刘邦白手起家打天下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刘邦一家。他那柔弱却安静恭孝善良的儿子的性格早已烙的刻骨铭心,虽不怎么喜欢他的性格,却也绝对忠诚于他,因为传统的君君臣臣,传统的嫡子继承制将萧何思想给牢牢锁住了,在他内心里,刘盈才是将来的天子。他天性和善,对萧何来说,他本身具有的宝贵善良弥补了刘邦的粗犷,萧何也深知吕后为人,虽此时受挫,但戚夫人不会长久。

  还有一个叔孙通,虽然现在还不是太子太傅,但他老一套的等级观念,天地观念,君臣观念,以及所谓的国家社稷观念使他不得不向着太子一方。况且这‘赞天子颂’就是吕后不日前仓忙吩咐他务必在置酒未央之前写出来,然后交给太子背下来,没想到是为了应付今天的局面,这倒让叔孙通有些意外,太子一念,他马上明白了吕后的意思,就是要和戚姬暗着较量一番。叔孙通是传统的儒生,终究是不赞成刘邦如此对太子的,今天是大喜之日,刘邦也并未将换太子的事白于天下,只是换了个方式试探大家,他也就只是心底埋怨的瞧着皇帝,却不作声。

&emsp来皇帝的言语和所为,他必须要抵·制刘邦的目的,这不仅是吕后内心的意思,更是因为嫡子继承制万万不可随便改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