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置酒未央(五)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刘邦方在沉吟思考着,这时从殿外不慌不忙走进来两个人,正是太子和太上皇。

  太上皇一身华贵的服饰,一个金黄冠子下丝毫掩盖不住已经一头苍苍的白发,脸上的皱纹就像沟壑一样纵深密布着,原本显得沧桑的眼神像是看透人世间的种种,已然不见任何光彩。进了大殿瞧见站了满屋子的人,大家齐齐将目光放在太子和太上皇身上,太上皇本就不愿意搀和这些略带威严谨肃的朝廷聚会,皇帝说趁着这个好时刻,诸侯们来朝不容易,就将他的寿辰一起过了,太上皇这才不情愿的过来未央宫了,要不是这个十月初一的时刻,只怕是他自己还在和沛县迁来的那些邻居们玩斗鸡和六博游戏呢。

  太上皇被太子小心的搀扶着,一步一步的跨过百米红毯,太子英姿飒爽,颇具皇家风范,一身玄黑色夹杂纁红色的服饰映衬着金碧辉煌的大殿,甚是增添不少的色彩。

  如意看见哥哥来了,脸上一喜,就要下去,被刘邦用力摁回了腿上。如意嘟着嘴瞥一眼刘邦,暗暗叫着,“哥哥。”

  “三皇无为,以道率民;五帝恩信,以德行世;三王公正,以功率民;五霸用智以力,赏罚必信。皇道也,伏羲者流;帝道也,虞舜者流;王道也,商汤者流;霸道也,五伯者流。王畿千里,然则终疏疏无能国祚绵延,何也?天不授予其命也。继至赵政著始皇帝之称,开大秦河山,祈延万世不朽,然则二世即亡,何也?天不受予其命也。秦末乱世大风起兮,赤帝子揭竿而起响应四方,灭秦灭项而后称帝前后不过七年时间,定天下安百姓,行封国行郡县,政治清明,礼敬法严,安得坐拥八万里江山,内外勤政,秦皇不及也,然则何以开国?宿命也,赤帝有子,受任于拨乱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可谓空前绝后帝王。恭谢神祗,降惠于下民,惟愿宿命永恒,诚当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国祚绵长,亿万斯年矣。”太子刘盈一边扶着太上皇向前走,一边一字一句认真诵出吕后让他背诵下来的‘赞天子颂’。虽然他不知道吕后让他这样做的意思,可是他却遵照她的意思做了。

  太子话音刚落,群臣们叽叽喳喳的又开始吵闹了,以前未有见识过太子的文墨功夫,今日一见果真非同凡响,那么激昂澎湃的‘赞天子颂’出自太子之口,叫大臣们皆心悦诚服之际颇多的是对太子儒雅温文和善的性格的一种喜爱,不像当今皇帝稍不顺意就破口大骂。一时间,颇有些儒雅天子的气象,倒是在口才上先是征服了一些不太看好他的大臣。可是也有一些大臣立刻面显怀疑之色,三年前太子太傅宫本良病故之后就再也没有给太子找太傅学习,如今若说这‘赞天子颂’果真从太子之口说出来,颇叫人不免有些疑虑。但多数大臣们都恭维着,这些个有疑虑的也就随波逐流的恭维着。

  “太子小小年纪,懂得如此之多,佩服佩服。”

  “三皇五帝三王五伯,论述朝代更迭,改朝换代的必然性。”

  “最重要的是后一句,他暗指三皇五帝不及皇上,空前绝后啊。”

  “太子总结历史,赞美当今皇帝,歌颂大汉绵延千秋亿万斯年,高啊。”

  ……

  大臣们在底下叽叽喳喳说个不休,刘邦此时也是难以置信的干张着嘴巴,瞪圆了眼睛瞧着太子。惊叹着这几日不见太子,怎么他的功力如此见长,也没人跟他说太子将要进殿就要这么表演一遭。可太子不仅这么做了,而且还搀扶着太上皇温文尔雅的进来,惹得群臣皆对他留了一个好印象,也稍微听得下边的群臣之议,仿佛更有一边倒的意思。

  刘邦书读得不多,听闻太子口若悬河的念出这些磅礴大气的东西,他顿时怔在龙榻上,太子的出现有些打乱了刘邦的计划,一时不知所措的茫茫然,心中愤恨到底是谁帮着写了这么一出‘赞天子颂’,刘邦明白太子不可能写出这么有深度的词,咬牙切齿的一手捏的咯吱作响也不敢表现出来,心中的怒气顿时直冲脑门也不敢轻易的发出来,拼命憋着怒气,半晌才压着情绪强迫平静,硬是从脸上扩出个平淡淡的笑容道,“太子年少聪慧,果是皇子们的榜样,上座。”既不狠命的表扬,又表现的那么平淡,一句简单的蜻蜓点水似的夸扬,叫大臣们顿时疑惑起来。太子见父亲怀里坐着如意,顿时心底有些苍凉,眼睛低垂,面容平淡淡的往自己的位置上走去。

  刘邦一边叫宦官为太子搬来一个席子,一边将如意放在榻上,起身越过身前的几案,亲自下台阶去接太上皇入座。刘邦先是见长辈似的躬身长揖行了一个恭敬的礼节,太上皇点头回之,刘邦便撑开一只手,太上皇就把自己的手放进刘邦的手中。

  “太上皇请入座。”刘邦将太上皇搀扶到离自己不远处一个高台席子上,那席子就在自己龙榻的右边,太子在左边坐着,安排太上皇坐下了,刘邦才又坐回自也没人跟他说太子将要进殿就要这么表演一遭。可太子不仅这么做了,而且还搀扶着太上皇温文尔雅的进来,惹得群臣皆对他留了一个好印象,也稍微听得下边的群臣之议,仿佛更有一边倒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