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奏疏如山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过,礼部还是有小心思的。

  他们在筹办大乾国子监的时候,故意将发展方向朝着培养文官的方向做了倾斜。

  这帮子人真的是受封建文化荼毒太深了,大大增加了楚行极端不喜欢的传统诗书文化内容。

  想想楚行一个现代人,最惆怅的便是李白张嘴的噫吁嚱,他能喜欢诗书就有鬼了。

  这帮子读书人增加传统诗书内容也就算了,还暗中偷偷摸摸的所见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内容,这简直是将楚行的劳动成果直接给抹掉了。

  老子如果只需要传统的读书人,搞国子监干什么?

  要知道,大明培养这帮子不事生产的艺术家们,可是培养了二百多年呢。

  哪怕是心灰意冷之下,投奔大乾的读书人,总体比例并不高,但是整体数量大啊。请下载app爱阅app最新内容

  根本用不到自己培养啊!

  楚行需要的人才,可不是那种只会传统的四书五经的读书人。

  而是最起码做到中学为体,新学为用。

  楚行虽然反感传统的诗书,但是并不认为这些东西不好,所以他觉得两边儿都兼着是最好的。

  在他看来,传统文化更像是内功心法,但是没有招式,内功再强,也打不死人。

  而天文地理、物理化学这些东西,就是心法。

  所以他直接在这份筹建国子监的报告下写下了自己的批注:“增加理科课程,另加大史论、策论相关课程!”

  除了这些外,他觉得礼部的筹办的国子监在其他方向上问题不大!

  新筹建的国子监将会拥有两个大的分院,包含文学院、理学院,这两个学院基本上就是把原来的文学堂、工学堂直接纳入其中。

  同时楚行还特令开设两个单独的院系,也就是医学系和农学系!

  开设农学系,这自然是为了提高大乾王朝的农业水平,这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和摸着徐光启等大佬过河,总归是可以为华夏做点贡献。

  毕竟楚行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华夏人,他肯定是希望华夏人民过上好日子。

  而医学系嘛,其实这一点有楚行的自私心理在里头,这年头的医疗水平太低了,随便感个冒都能死人,楚行可不想自己那一天因为着凉感冒然后就直接死翘翘了。

  发展医疗,这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

  当然,也有其伟大的一面,那就是华夏的百姓,寿命太短了。

  之前去乡下走访,楚行看到那些四十多岁的大汉,动不动就老夫老夫的自称,他就觉得闹心。

  华夏儿郎,那么好的基因,只能活个四五十岁太可惜了。

  所以楚行也希望推动医疗的发展,可以提升华夏子民的寿命。

  同时为了扶持国子监的发展,吸引读书人入读,除了从大乾王朝内部选拔年轻人入读外,还会对外公开招生,只要是年轻人,并且基本文化水平过得去,基本上都可以报名。

  并且承诺,国子监的学生毕业后,是可以直接当官的!

  甭管是文学院还是理学院还是说医学系又或者是农学系,毕业后都能当官!

  从古至今,就没有那个职业比当官更能吸引国人了!

  批复了筹建国子监的报告后,下一份还是礼部那边的报告,申请开设大乾王朝的第一届科举!

  这事也不是第一次提了,实际上刚拿下青州府的时候,就已经是有开办科举的想法了,对此楚行非但不反对,而且是大力支持的。

  奈何秋天的时候准备筹办科举的时候,礼部的那些人在民间的读书人群体里偷偷摸摸的做了一个调查,就是问假如大乾王朝开设科举了,你们会去报考吗?

  结果调查结果让楚行很无奈,当时根本就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报告大乾王朝的科举,为了避免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第一次科举轰轰烈烈的开办后,没有几个士子来应考的尴尬局面。

  这科举也是一拖再拖!

  如今趁着前线大军战胜了伪明大军,横扫山东的势头,礼部那边也是旧事重提,准备在来年春天开设一场科举。

  楚行对此自然是支持的,开设科举的目的其实都不是为了招揽人才当官,而是一场政治作秀,为的向山东等地的人宣告,我们大乾王朝不是土匪流贼,而是正儿八经的王朝。

  而这种政治宣誓是极为重要的!

  正是因为重要,所以才是慎重无比!

  没有足够的把握有大量士子来应考,是有开办科举的想法了,对此楚行非但不反对,而且是大力支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