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自古君主如美人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翌日,当清晨的第一抹阳光洒在楚行的脸上的时候,孙元化看向楚行的眼神,有些怪怪的。

  古人常以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这种情况,孙元化从大明朝堂和大乾君主身上分别得以印证。

  之前在燕京,面见圣上的时候,朝堂之上给自己的感觉便是善鸟香草不乏其众,可恶禽臭物者甚多。

  至于崇祯皇帝,给孙元化的感觉,更像是一个知道自己病了,但是却自信自己能够治好自己病症的啥都不懂的莽撞年轻人。

  在孙元化看来,崇祯的一切操作都太急了。

  一登基,就开始大规模的降职、罢免、外放、辞退官员,然后大规模的清理阉党,试图掌握朝堂的局势。

  而最近鞑子破关,崇祯又磨刀霍霍的处置东林党。

  自古以来就没有这样做皇帝的,哪有那么心急的,古人常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将偌大个帝国,交给这么一个自负的年轻人,真的将大明这个老裆扯得不轻。

  就拿孙元化自己来说,在他看来,崇祯提拔的那些官员,不论年迈的,还是年少的,统一就天天知道放炮,甚至出现了,告诫崇祯,你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大明的朝堂就会蒸蒸日山的匪夷所思的言论。

  在孙元化这个科学家看来,这帮人还不如阉党呢。

  不怪孙元化这个游走于权利外围的封疆大吏多想,实在是朝堂之上,大明君臣的操作迷之又迷。

  崇祯登基,处理阉党,打压自己身边儿的狗腿子,大明的文官集体欢呼。

  然后,崇祯二年,又开始大肆搞厂卫,东厂和锦衣卫的地位提高,京城到处都是厂卫。

  后来,崇祯觉得武将不可信,又开始派太监染指军队,监军权利大肆提升。

  听恩师说,现在皇帝陛下,已经不放心文臣到了极点,又准备派太监去理财,准备派户工总理去执掌财务。

  真的是将国家大事当做儿戏,朝令夕改也没他这么改的。

  在孙元化看来,文官里面蛀虫多,但是他们起码在乎脸面,稍微还收敛点。

  那帮子太监,才是真的不是东西,别看朝堂上,国库收不到银子,可是一众太监狗腿子,确实赚的盆满钵满。

  在孙元化看来,这真的是亡国之道。

  就算是大明的将士再怎么能打,臣子们再怎么忠贞,朝堂上下,再被崇祯这个新君折腾下去,估计也顶不了多久。

  相比之下,楚行这个反贼头子呢?

  就没见过他这么爱民如子的君主,昨夜非要跟自己拼刺刀,美其名曰帮自己恢复身体,其实孙元化心里很清楚,这厮是想跟自己偷师。

  变着法的问自己从恩师徐光启那里学来的农垦之道,就想着将恩师的救民之法传下去。

  听说,这个“昏君”还根据自己的经验,在青州府旁边儿的尧山之下,修建了大量的温室,种植了大量的蘑菇。

  今年民间粮食产量低,这些蘑菇不知道救活了多少百姓。

  这还不算,听闻自己曾经在孙承宗手下做事,便没完没了的学习兵书战策,还总是问自己能不能联系茅元仪。

  这么一个善于学习,爱民如子的“君主”,让自己这个俘虏感觉到深深的畏惧。

  当然,除却畏惧之外,便还有浓浓的欣赏之意。

  这个年轻人,掌握着莫大的权利,却能戒骄戒躁,戒淫戒色。

  而且,还精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力量,可以作为中枢去维持王国的运转。

  这跟崇祯这位新君完全不一样,在孙元化看来,崇祯的年纪也不大,但是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最让孙元化感慨的是,楚行这个叛军之主的礼贤下士之道。

  他并不是简单的施恩与你,也不是给你滔滔不绝的讲大道理。

  而是寻找时间,跟你纠缠在一起,源源不断的向你展示他作为君主的个人魅力。

  让你去感受他的治国之道,他的为民请命。

  像是孙元化这种大佬,你跟他说什么,他都觉得你是在狺狺狂吠。

  但是他却有一双眼睛,可以看胜于雄辩的事实。

  楚行做的很好,这真的是毋庸置疑。

  哪怕楚行这个君主有着极其强烈的权力欲望,在孙元化看来,也是理所应当的。

  开国之主,如果没有权力欲望,他可能早就死了。

  所以不由的,孙元化看向楚行的眼神越发的复杂,越发的奇怪了。

  这个年轻人,为何不生在皇家呢。

  如果他生在大明,那真的是大明江山之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