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 中秋节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阵秋雨一层凉,船只北上半月,离开了秦岭-淮河的分界线,萧瑟的寒意与日俱增。

  不知不觉,就到了八月十五。

  中秋在现代都是大节日,不要说古代,具有更浓郁的象征意义。

  晏鸿之即是文人,又酷爱登山,前日在船上,眺望远处山顶一片金黄,秋风送来浓浓桂香,当即便决定靠岸,登高赏桂。

  程丹若可算见识到他的随心所欲,一面好笑,一面也有些期待。

  当日,天公作美,秋高气爽,桂香满舱。

  程丹若上穿白绫对襟长袄,袖口镶着圈水蓝色的掏袖(即接了圈袖口),下着同色的蓝缎裙,因为天气渐冷,兼要外出,外头还加了件长比甲。

  紫苏愁眉紧皱:“这也太素了。”

  程丹若无奈。时人以华贵为美,红衣绿裙,最好还要是遍地金的,反正颜色越鲜艳,花纹越繁复,越是好看。

  但好看的料子染色难,织就的花纹更难,全部贵得要死。

  林新夫人所赠的几件秋衣,倒是有颜色艳丽的,可她想着到了京城,指不定有要穿着打扮的时候,路上就随意些好了。

  “就这样吧。”她安慰紫苏,“谢公子在,无人看我。”

  紫苏“噗嗤”一笑:“姑娘真促狭。”

  程丹若说:“是实话。”

  她简单绾发,戴上遮至脖颈处的帷帽,与晏鸿之师徒汇合。

  师徒俩的穿着完美符合当下潮流。

  晏鸿之身着牙色道服,石青镶边,头戴浩然巾,紧束头部以免着凉,腰系同色大带,最下面是双大红云头履。

  谢玄英则是青遍地金云缎行衣,两侧开叉便于骑马,腰间佩青色大带,以一枚水头极好的玉莲花为纽扣,最下面是双常见的粉底皂靴。

  程丹若仗着戴有帷帽,仔细瞅了瞅这衣料,果然是真金织就,阳光一照,黄金便氤氲出温柔富贵的宝气。

  真美。

  晏鸿之打量她几眼,摇头叹气:“打扮得也太素了。”

  程丹若道:“珠玉在侧,甘愿陪衬。”

  晏鸿之忍俊不禁。

  他颇为欣赏程丹若拿谢玄英取笑的态度。看得出来,她并不因他是侯府公子而惶恐,也不因他美貌而失措。

  自然大方,不卑不亢,相处起来才舒服自在。

  “那便罢了。”他敛袖迈步,“动身吧,秋日天黑得早,早去早回。”

  三人下船,自有小轿在码头备着。晏鸿之和程丹若上了轿子,谢玄英骑马,一行人沿着蜿蜒的小径,上山登高。

  临时请来的向导,同他们说起这片山头的来历。

  “此山名为天桂山,据说当年吴刚伐桂,其中有一支落入凡间,便在此地生根发芽,数百年后,长成这片桂花林……”

  虽然故事老套,但沿路有人叽叽喳喳讲解风俗人情,也是不错的娱乐。

  等到了山下,墨点便赏了那人二钱银子,喜得他急急磕头,恨不得将他们一路送上山顶。

  可这里的桂花如此出名,不是什么野山荒山,早有富户出资修了石阶,拾级而上就是。

  晏鸿之热爱登山,不要竹轿,程丹若自忖体力不算太差,也婉拒坐轿的好意,自行爬山。

  “中秋赏桂,不能不作诗。”晏鸿之布置任务,“待到山顶,你二人须得有诗一首,唔,照顾丹娘,不必拘于平仄,合韵即可。”

  程丹若:“……是。”

  山不高,日上中天就过山腰。晏鸿之有些乏累,命人寻一平坦处,稍作歇息并吃午饭。

  于是,护卫们清理野草,小厮升起炭炉,取溪流水煮沸,先泡一壶热茶,再取出几样月饼,让主子们垫垫空腹。

  喝茶下肚,爬山积累下来的疲倦减轻许多。

  再拿起签子,取一块切好的月饼,果仁的香气立时充斥口腔。

  此次上山,也带了船上的厨娘和伙夫。他们就着炭炉,开始处理提前预备好的菜品,不一会儿,便呈上来四个冷碟,四样果干,四种糕点,四碗热菜,又赶紧涮锅,现炒两个新鲜的时令蔬菜,均是在码头问人买来的,刚出田地,水灵得很。

  主食是现下的面条,拌面和汤面都能做。

  程丹若要了一碗鸡丝汤面。

  晏鸿之吃着舒服,又道:“热一壶黄酒来。”

  程丹若举箸的动作立时顿住,看向他。

  谢玄英注意到了,清清嗓子:“老师,你的痛风症…高,日上中天就过山腰。晏鸿之有些乏累,命人寻一平坦处,稍作歇息并吃午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