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 小四书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那贡船呢?”机会难得,程丹若不放过每个学习的机会。

  “贡船之急,在于河鲜。”晏鸿之道,“鲥鱼四月捕捞,五月必过淮河,否则运到京中,怕是早不新鲜了。”

  谢玄英补充:“去岁黄河伏汛早,五月下旬未过的贡鲜船,因筑坝耽搁月余,且未用冰,送到京城,鲥鱼都烂尽了。”

  “区区口腹之欲,怎能比得上水情要紧。”晏鸿之道,“我听说,尚膳监还告了漕运司一状,道是耽误进贡。”

  尚膳监是十二监之一,主管宫廷膳食,漕运司则是专门设立主管漕运的部门。

  谢玄英道:“是有此事,但陛下圣明,未曾怪罪漕运使。”

  程丹若默默记下部门与官职,目光在宽阔的河道上来回扫视。

  片刻后,迟疑问:“那是贡船吗?为何上头有人?”

  她指的是一艘马快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悬挂着“御用”“钦差”两面黄旗。但离得近,能清晰地看到上面有穿绫罗的女人。

  “贡船私用,也是常见之事。”谢玄英平静道,“官船民船须等开闸放水,方可同行,贡船却无此例,常有太监假公济私,携带客商财货。”

  程丹若品品他的态度,猜测这不算什么大事。

  果不其然,晏鸿之随口一提,转头就抛之脑后,反而提起另一件事:“丹娘,你曾提过,自己只读过《千字文》《三字经》,其余皆是医书佛经?”

  程丹若点头。

  古代文盲率很高,能认得几个字,已经算平民中不错的了。程家学医,程父才识得几个字,兼之女儿幼年早慧,他方教她识字,背诵《神农本草经》。请下载app爱阅app最新内容

  经史子集,她均未涉猎,也无人教授。

  晏鸿之说道:“昨日我叫墨点上岸买了小四书,你便从这学起吧。”

  所谓小四书,是宋代的蒙学作品,分别是:《性理字训》《名物蒙求》《历代蒙求》《史学提要》。

  程丹若全未听过,接过墨点递上的课本,好奇翻阅。

  她第一本看的是《性理字训》,集合《大学》《中庸》《论语》等儒家经典,可以说是思想品德课。

  放下。

  再看《名物蒙求》,转瞬即笑。

  “高平为原,窈深为谷。山脊曰冈,山足曰麓……诸姑姊妹,皆父党亲。曰姨曰舅,母党之姻。”

  毫无疑问,这是相当实用的一本科普书,不仅包涵自然地理,还有人文伦理。

  “内寝曰室,外寝曰堂。门侧为塾,两庑为厢。”

  所以,卧室就是睡觉的地方,私塾指的是大门侧面的小房间,《西厢记》的西厢是西侧面的房间,多为女儿家居住。

  但略略一翻,她也很快放下了。

  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古代生活这么多年,潜移默化之中,程丹若已经掌握了这些名词,不过查漏补缺,别把“稼(播种)穑(收获)”的意思搞反足矣。

  第三本是《历代蒙求》,这本也很短,薄薄一册,是历史课本,讲了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的朝代变迁,到宋朝为止。

  简而言之,就是个朝代表。

  对蒙童而言,这能帮他们迅速梳理清楚历史的脉络,可于通识教育的现代大学生来说,无大用。

  至于最后一本《史学提要》,内容更为详尽,批注密密麻麻,算是简略版的《中国通史》。

  晏鸿之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她的举动,许久方问:“如何?”

  程丹若想想,很多事其实瞒不住,不如大大方方露出来:“不知为何,虽是第一次读,却似曾相识。”

  “噢?”晏鸿之似乎早有所感,问,“怎么回事?”

  她半真半假道:“不清楚,幼年时常如此。”

  这下连谢玄英也不由投来目光:“宿慧之人?”

  “记不得了。”程丹若道,“听家中老仆说,我三岁随父亲出门,正逢雨季,河水暴涨,我不知怎么的便坠了河,顺流飘下十里之远,幸为人所救,当时……”

  她迟疑少时,轻描淡写:“水汽蒸腾,惹来不少趣闻。”

  晏鸿之却非常感兴趣:“怎么,莫非有人瞧见蛟龙升天?”

  洪水势若雷霆,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