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我想要...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幅又一幅画。

  炎麟派的灵山在艾秦的笔下一次次的成形,也一次更比一次有意境。

  不是那种壮阔山河的意境。

  而是灵秀青山,与四季如夏的温暖。

  第五次第六次

  艾秦的速度越来越快,然而直到天色渐亮,却始终不见画生其灵。

  山水画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的山水画艺术。

  东方山水画,在艺术审美的主客观关系上不过份强调感官刺激和理性分析,更强调主客观的和谐交融。

  审美要求和民族个性有关,东方审美侧重于浑厚、笃实、旷达、温良、和谐、德性、善化……审美方式较习惯于细细品读,潜移默化地体会个中情致,例如生活中看画饮酒。

  又像是喝茶,喝茶一口为吞,三口为品,一品其味,二品其意,三品其境界,而吃茶由悠哉品茶的形式发展为功夫茶,由此氛围发展为茶道这也是境界。

  而看画,则既悦目犹赏心。

  古人云:“品其味,会其意,明其志”。

  有道是“江山本似画,内美静中参”,内美就是气氛、气质、气息、气势、气韵包括笔墨精神,当然更指合乎规律,伦理道德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山水画是由风景到作品,从创作到欣赏都有着引人入胜和移情于景的特点,没有作者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体验就没有读者身临其境的体味和感受,作为山水画家应具备导游的精神,引领观者一起浏览其间,体察其中,为之怡情,为之陶冶,达到情绪的放松,心灵的正合,简言之:“畅神”。

  说此言的正是古时的山水画家宗炳,他晚年行动不便,终日面对山水画,“卧以游之”,沉醉于山水自然中,谓之“畅神”。

  艾秦的画,正是他们第一次进入炎麟派结界之时,遥望整座灵山的画面,而随着画的层次递进,整个大山都跃然纸上,但艾秦还是做了小小的改动,是艾笑所说必须要改的地方。

  在这画中,不能出现炎麟派的小洞天。

  如果小洞天出现在画中,不成形还好,若是成了真的画中洞天,养画所需的天材地宝,将会达到一个天价!

  当然是天材地宝中的天价,用人类社会的金钱则更加无法估量,不过若是光以人类社会的金钱来算,就今晚艾秦画出的没有唤醒其灵的废画,恐怕都能卖出一个不菲的价格。

  当今时代人们为了调节喧闹的城市生活和紧张忙碌的工作,盛行旅游,寄情山水,钟情于山水画,现在的市场上,一副好的山水画往往都能卖出天价,更别说画的是那炎麟派的灵山了。

  灵山,有着不一样的意境。

  意境是山水画的特色,有着从情感到气格的“境界”的追求。

  画山水注重“师造化”,要在造境,高在化境,作画和看画共同身临其境。

  如果向审美活动的深层次发展:一是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和大自然合一,达到主客观世界与时共进光景常新的境界,谓之新。二是潜移默化在真境、神境、妙境的高深境界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

  东方人追求意境,也将意境的体现研究到了极致。

  这是一个追求心的过程。

  艾秦在艺术上很有天赋,也很有执念,但他一直以来都缺乏了一点。

  压力和紧张感。

  或者说,迫切画出一幅画的感觉。

  一幅我必须得画的画,但我画不出来,但只有我能画,但我画不出来这样纠结的感觉。

  有人会说,听歌写画,不都不是休闲娱乐的东西么p; 画山水注重“师造化”,要在造境,高在化境,作画和看画共同身临其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