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入川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点在李岘身上用不到,因为他是武夫,注定不会有什么朝臣为他说好话的。

  但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虚名还是会有一些的。

  把大印和辞职信挂在正堂上,李岘也不管朝廷批不批准,立刻动身前往蜀中。陇右实在是太冷了,咱一家先去重庆暖和暖和。等到了重庆,哦现在叫恭州这地方,李岘才发现自己的算盘打错了。这里天气又阴又冷,房间里还没有取暖的设施,比呆在北方可是难受多了。

  赶紧的,先把煤炉给点上,老爷我要取暖!

  冒着一场小雨雪,李岘带了人在大山里转了一大圈刚回到离南平军不远的庄园,却听说夔州路经略庞恭孙亲自登门,冻得直流青鼻涕的李岘就这么毫无形象地见到了这位封疆大吏。君子可欺之以方,问题是这位庞恭孙在以后的民间话本里可不是什么君子形象,而是大反派庞籍的孙子。

  李岘很难理解象庞籍这样一辈子也没干什么出格事情的宰相怎么在后世脑袋是就被扣上了一顶大奸臣的帽子,这只能怪中国人很喜欢把当成历史来看,还有人居然还有凭有据地为中的人物考证出了祖屋,成了博物馆。

  就比如《水浒传》里的好汉们,后世据说专家们为许多好汉都考据出了出生地和身世背景,也有所谓的“历史学家”在为这些证据背后站台。李岘还真动了心思,派人去巨野泽打听了一下有关宋江盗贼的情况,看看是不是能拉拢一些“好汉”以后作为自己的帮手。

  谁知到宋江等人只是一伙百十多流窜作案的马贼,在年初被张叔夜派了一千来人围剿后投降。张叔夜令人把这些降贼就近押到郓州准备审完后发配充军,结果郓州知州张孝纯认为宋江这一伙人仍有反叛之心,于是下令把这些人全部斩首。可怜这帮在后世中国人心目中的好汉们,就特么的被张孝纯一声令下,脑袋就全都搬了家。

  这世界,哪里还有什么梁山好汉?

  李岘觉得自己这事办得很蠢,居然也把当成了历史。

  实际上象庞恭孙这样的世家子弟也很好打交道,你只要让他们意识到了你身上具有一些他们所不会的东西,这些人就会开始拼命拉拢你,绝不会轻易去得罪你。这是大宋国勋贵们的处世之道,舍得在一些有潜力的年轻人身上投资,所以即使是欧阳修和范仲淹这样的人物,也都不免被这些勋贵们用联姻的方式招入了自家囊中。

  你当东华门唱名时的榜下捉婿传说那是闹着玩的?不过真正的勋贵们确实也干不出榜下捉婿这么丢人的事来,他们早就在省试前选好了几个有前途的年青人,提前已经开始在人家身上进行投资了,自然不会等进士的名单出来后再匆匆忙忙地开始下手。

  “不知庞公到来,李某有失远迎,还请恕罪则个。”李岘进了自家客厅,一边吸着鼻子一边拱手与踞坐在自家正堂里的庞恭孙打着招呼。他现在虽然弃官不做,但士大夫的身份还在,是不用见官磕头的。

  庞恭孙翻着白眼,你远迎个P,我都在你家客厅里了,难道还把老夫迎出去不成?

  这老货端起茶杯来满脸带笑:“安国你坐,我去你在兴州的铁厂看过了,你是不是也打算在恭州也建一座那样的铁厂?”他倒是不客气,把李家的客厅当成了自己家里,指着身边的太师椅对李岘说道。

  原来他是为了铁厂的事专门而来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