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火红的七月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中国的农民很温顺,这也造成了统治者们更加残暴。

  论起统治阶级的残暴程度,中国的官僚集团一点也不比那些异族的统治者们差,甚至手段还更残忍和阴险,异族的统治者的残暴主要是表现在手段上更直接和血腥一些,而中国的统治者们不光在压榨老百姓的骨髓,还会腐蚀他们的精神。

  这就是某家的本质,披着仁义外衣的奴隶主阶级学说。

  那种学说的本意就是把这个社会中的人类分成两种:天生高贵和天生低践的,大家各有天命,这有点类似于印度的种姓制度。可惜的是中国人似乎要比印度人更聪明一些,当统治阶级的压榨到了极限的时候,就会高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继而揭竿而起,于是某家的这一套学说就破产了。

  中国的官僚王朝为什么一直脱离不了从建立到兴盛,再到逐渐灭亡的怪圈,就是因为有以某家学说占主导的统治阶级集团存在。

  儒家不事生产,鄙薄劳动者,实际上一直在竭力阻碍着这个社会的任何变革和进步。而那些从来没有劳动经历的所谓“大儒”们,就根本不会理解,要想让一个帝国长久地保持稳定和繁荣昌盛,就必需一直维持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而创造和发明却是生产力进步的根本源泉,但这却正是那些所谓的儒家们从根本上所轻视和反对的。

  所以中国的社会只要被他们统治着,就一直摆脱不了最终灭亡的命运。

  当然,谁要反对他们的言论,提出异议,自然会被当成“大逆不道”、“离经叛道”,当作异端而被全力消灭。

  李岘当然不会公开说出这样的话来,即使是私下里也不会。

  空喊没用,他只是在用实际行动来慢慢推动这个社会的变革。

  至少那些西军将领们对他的“道学”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这些人都是些“粗人”,上不得台面的,基本上没读过几本那些腐儒们写的烂书,也不甚理解他们的那套理论,只管做事讲究个实用。

  李岘的“道学之术”当然是目前最为实用的发财之道。

  炽热的铁水从打开的炉门里奔涌而出,发出刺眼的桔红光芒,沿着铁槽流入到砂石铸成的铁模当中,慢慢在冷却,变成一个个重达数百斤赤红的铁块。

  看着出铁过程中大量的热量损失,李岘脑子里突然灵光一现,他转过身来对以李和为首的几个匠头说道:“为什么不把铁水直接灌入炼钢炉内?”

  “家主,这炼钢锅下面还要加热,瓷土烧制的炼钢锅是砌在炼钢炉里面的,根本无法移过来。”李和解释着原因,主要是炼钢炉比炼铁炉一点也不小,他们也试过将铁水直接注入到炼钢锅内,但是目前还没有成功。

  “把钢炉建在炼铁炉跟前,让铁水直接灌入炼钢炉内,直接用鼓风机往钢炉内吹风就行了。”李岘很武断地说道,这在后世是炼钢的常识,并不需要再重新加热,利用铁水中的磷硫等杂质的燃烧热量就能把铁水一直保持在液态,并最终除去杂质冶炼成钢。直接连通炼铁炉的半地下炼钢炉就是平炉,而用铁水包倒入能够自动翻转出钢的炼钢炉就是转炉。

  至于具体的设计和构造,那是匠人们的事情。

  “这能成?”李和表示很怀疑。

  “你多试试不就知道了,我又不怕浪费材料!”李岘瞪了他一眼。

  “钢炉下面正的不用再焦炭焙烧?”

  “你多试试,就是注意炉内保温,新钢炉的炉口要小一些,不能像现在这样是敞开的!另外就是要继续搅拌和加入适量的石灰和纯碱,还有什么去杂质的东西你们自己去试!”李岘说道,好吧,自己身上最后一点可怜的炼钢知识基本上已经被压榨完了。

  他知道李和自然不会拿这几座大铁炉做试验,实际上小铁炉出的铁水由于量少,反倒不如大炼钢炉的使用效果好。

  这种事情他不能强行去要求,人总归要积累足够的错误才能变得更有经验。

  否则就成了偃苗助长。

  李家铁工坊比目前的各地的冶铁工坊有较大改进的地方只是在于有足够的纯碱、火碱和芒硝等原料的来源。

  把什么都教会给下面的人,实际上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不仅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还使得他们失去了许多发现错误,总结经验的机会。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