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宗教面面观(43)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宜昌宗教面面观

  四十三石门洞

  在宜昌坐上西坝到联棚石门洞的中巴车一直坐到终点站下,。就可以到达距离宜昌公里的江南联棚甘溪村,向前走就是平静如镜的楠木溪水库,再沿着水库边上的盘山公路上山。路的左侧是一眼望不到底的万丈深渊,越往前走山越高,壑越深景越美,除了安静,就能感受到人迹罕至的意思。等到走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时候,就可见山中有一道紧闭的大门。看门狗就会上前狂吠迎接,而后有道士出来,每一个游客交元即可开锁进门,这里就是距离宜昌中心城区最近也属于宜昌郊区,而且是宜昌城区唯一还存在的一个道观石门洞。

  石门洞在宋时原名龙王洞,据说明洪武八年公元年,宜昌久旱不雨,盼雨急切的民众发现用龙王洞的水来求雨很灵验。朱元璋就“御赐灵济”。而龙王庙更有名气的还是被宜昌古八景列为“灵洞仙湫”之后。“灵”是灵验的意思龙王“洞”空间之大是甘溪洞之首“仙”自然就是神仙“湫”为下过大雨后形成的瀑布。而唐秉意的那首灵洞仙湫写得不错:“石门何年开,石洞自今古。洞里石潭清,洞口撑石柱。岩悬树倒生,峰缺云争补。万壑吼松风,寒泉滳玉乳。怪争海市楼,造物逞鬼斧。至此祈甘霖,有龙应鸣鼓。天外走轰雷,烟雾随呑吐。大雨及时行,岁稔歌乐土。不住张三丰,谁识神仙府。”

  据东湖宜昌县志记载:“洞有两石,下垂如门,故名石门洞。石罅中清泉流出,潴而成潭,冬温夏凉,傍一小石洞,蜿蜒如游龙绕潭而昂其首,传说岁旱民求雨而辄应,所以又称龙王洞。该洞中原有寺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年,清乾隆年间又经道人四处募化重建,始成宜昌名胜。”

  相传唐代就已经有人在此建筑,那位道教太极拳的祖师爷张三丰在这里修炼过,还留有手书真迹。可是这里最重要的功能还是求雨。据东湖县志记载:旧时,每逢干旱早期,知县都要到此行二跪六叩首之礼,复跪于地主持抓阄,抓到阄的官员说明他有灵气,有资格领着求雨队伍到龙王洞的龙潭里取水来祭拜龙王,每日辰申二时,行香两次。如果三日得雨,谢降撤坛。若旱情更加严重,知县则要率全体僚属斋戒,并传示乡民洒扫街道,禁止屠杀活命,各家供奉龙神牌位香案,直到下雨为止。

&emsp王洞。该洞中原有寺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年,清乾隆年间又经道人四处募化重建,始成宜昌名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