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以前的故事(8)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五中以前的故事

  上世纪四十年代二马路街景

  那次学生运动其实是从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事引发的学生和警察之间的纠纷,从而导致发生一场很大规模的力量博弈。

  宜昌光复以后,城区内沿南湖一带居民的房屋多半是抗战结束返回家乡却无家可归的贫民用茅草芦苇和木板搭建的简易草棚和吊脚楼,年月日夜晚,一家不慎着火就导致火烧连营,一下子就烧毁房屋数十间,为了灭火,全市在那一夜即使出动了所有的救火组织和设备也无济于事,熊熊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那些惊慌失措的市民为了逃避火灾,那些消防人员也为了方便灭火救灾,就将靠近南湖边的宜昌县中的围墙推倒了一段,在混乱之中,导致学校喂养的一头猪不见了踪影。

  快天亮的时候,寄读在校的学生发现学校的猪不见了,就越过被推倒的围墙缺口想进入南湖火灾现场进行寻找,遭到在场警察的拒绝,双方在争执过程中发生了斗殴。警察试图以“违反禁令,殴打警察,抢劫枪支趁火打劫”的罪名抓走学生,谁知得到消息的县中的学生一下子就涌去了二十多个,势单力薄的警察哪里是那些年轻好胜的学生的对手,结果被学生打得狼狈逃窜,一路狂奔跑回当时位于怀远路上的警察二分局报信,要求派员增援。那个广济人氏读过中央警校毕业于宜昌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又是宜昌警察总局局陈康民同乡好友的二分局局吕广雄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火速召集了十多名全副武装的警察跑步出发。

  那些经过了一夜救火又击败了警察得胜回校的宜昌县中的学生回到学校各自的宿舍里开始继续睡觉,不想却遭到了警察的突然袭击,难免一下子出现混乱。当时在校的教导处主任邓仰之当机立断,命令司号员吹起紧急集合号,三百多名寄读的学生闻声而起,三五成群的团团将警察分割包围,或互相殴打或扭夺枪支,十几个警察根本不是学生的对手。气急败坏的吕广雄见势不妙,立即下令开枪,一个警察便对着地上鸣枪三响以示告警,学生们选择集体退上二楼,准备用砖头石块进行自卫警察们也不敢冲上二楼,就势将一楼教室里的门窗桌椅砸得稀烂,将两名带头闹事的学生抓走,先是抓到二分局,天亮以后又五花大绑的押到市警察总局地址在中书街,后来的市法院旧址实行了拘捕。在那场混战中,警察抓走了两名学生,学生缴获了警察的步枪一支刺刀两把,学生被打断三根肋骨的一人重伤三人轻伤十二人。

  这就是年“六一八”事件的过程。

  上世纪二十年代,李文骥拍下的南湖旧景。远处小山应该是桃花岭

  第二天天亮以后,遭到突然袭击的县中的数百名学生拿着国民政府发给的用于操练的童子军棍走上大街举行游行示威,碰见警察就打,时不时的还停下来向路人控诉警察的劣行,致使昨夜发生学警冲突的消息一个上午就传遍了整个宜昌,一时间,前来采访新闻的各路记者关心自己儿女安全的学生家和各路人马纷纷涌到学校,宜昌县中校方为此将接待室设在新落成不久的大礼堂里。

  那位北大教育系毕业的县中校易楷虽然不赞成学生的过激行为,可是事情发生以后,他还是一方面送学生到市法院原址在献福路后来的市直机关童欣幼儿园处去验伤并进行了起诉,一方面奔走于当时驻宜的党政军各机关之间说明情况,要求尽快得到处理还给省政府发去了“快邮代电”。在电报中指出:“该局胆敢持其武力,拘捕学生,擅自闯入学校,滥用武力,将手无寸铁而又未成年之初中学生刺殴,肆行其野蛮行动,实属法所不容。”

  与此同时,当时的县中以县中全体学生的名义起草电报,发到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专院校和南京国民政府这样的做法是洋为中用,在当时和后来的一段时期内十分流行,校方给宜昌城里的所有机关团体也都送去了通电就是事件发生的情况说明,还派出师生到全市各学校进行了串联,请求他们的声援这样的情况当时也很常见,就是要求全市中小学采取联合行动的号召。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