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寒潮与宜昌气象台(4)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世纪寒潮与宜昌气象台

  气象台小区位于珍珠路中段旁的小坡之上,所以说到气象台小区,还是得从珍珠路说起。

  现在的珍珠路从东湖一路到云集路全米,说起宜昌的一路多名,珍珠路无疑就是首当其冲。因为从西陵一路经过四新路与中山路的两个三岔路口与云集路对接的那一段道路很早就存在,不过在很久以来,那段路的名字叫培心路,是因为很久以前那条路上有一座安徽帮建的培心堂。那是最早官方组织的一种水上救护团体。史载清乾隆三年年,朝廷颁发上谕:“湖广地方,三湘七泽,水势汪洋,凡有应设救生船之外,著该督抚确勘,照江南一例办理。”到了乾隆十五年年部复议准湖北设立救生船只,主要在江夏武昌汉阳东湖今宜昌归州今秭归等地。

  水上救生是文雅之说,用宜昌话说,就是捞“水大棒溺水而亡的死尸。”宜昌和秭归由于江三峡激流险滩众多极容易发生海损事故,溺水身亡的经常可见。救生船的作用就是不分贵贱也不分生疏还是熟人,一律进行打捞,而培元堂的作用就是给那些打捞上来的“水大棒”提供一个认领处,如果是无名尸体,那些培元堂的士绅还得秉承慈善精神,花上几两银子,买一口薄棺,租人送到东山上的义地埋掉

  据历史资料统计,在繁盛时期,湖北地区的救生机构就有沙市救生局峡江秭归救生局汉阳敦本堂救生船局夏口敦实堂救生局及黄冈培心堂夏口永安堂培心堂益善堂宜昌府培元堂等。值得一提的有二。其一是年成立于江和汉江交汇处的武汉南岸嘴的汉阳敦本堂救生船局是世界最早的民间水上救生机构之一,它比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救生机构英国皇家救生协会的历史还要早年。

  其二是宜昌培元堂属于官办民助。官方只负责救生队的组织救生艇的巡查和打捞,而整理认领和掩埋一系列的后事都是培元堂操办的。当然绝不会发生现在这样所谓先谈价后捞尸,甚至任凭尸体泡在水里,既不准别人打捞,自己也不动手,必须先狮子大张口,讲清了价钱再说的恶劣情景。就是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像培元堂那样的官方机构和民间团体。

  西陵二路往葛洲坝方向的所有区域都是随着年那个代号为“”的葛洲坝工程而兴旺发展起来的:因为有了三江桥,就有了东湖一路,于是那条原来从石子岭穿过樵湖岭到达东门和北门方向的羊肠小道就变成了从东湖一路到西陵二路的一条主干道,不过那个时候我们都叫它樵湖路,而葛洲坝工程局则把从东湖一路通向石子岭路方向的那条路命名为樵湖一路。直到现在,樵湖一路还在,而起源于樵湖岭的樵湖路早就被珍珠路所同化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其实是没有珍珠路的,不过就是靠近西陵一路的路口一边有着地区所属的宜昌小拖厂生产小型拖拉机,另一边有县属的宜昌县食品厂而在靠近西陵二路的路口一边有着市科委大楼,另一边有着市机床厂。后来这条街上的东侧又有了西陵服装厂商业机械厂西陵物资供应站,西侧又有了市劳动服务公司,运输机械厂钢板网厂县医药公司等单位,这条路才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当然在很时间里,这条路都被叫做星火路。

  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从年至年,珍珠路一直被称作星火路,年起,这条路才又恢复为原来的珍珠路。这无疑不是事实,因为我当时所在的工厂与位于星火路的钢板网厂合并,几经变化,改称为输送机械成套设备开发公司的时候,就已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那个时候的珍珠路还被叫做星火路,连我们使用的门牌号地址和当时的公交站牌都是标明星火路。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以后,星火路才改为珍珠路。至于将珍珠路的起止点定为东湖一路至云集路,樵湖路星火路培心路三路合一的时间应该更在以后了。

  有一点可以佐证的就是,为了增加珍珠路的社会知晓度,市民政局直到本世纪初才正式印发文件予以公告,并于年才在该路设置珍珠路的地名标牌。所以,事实胜于雄辩。

  作者闲话: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