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形势将变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以,应纯之虽然不能马上给予肯定的答复,却还想保留季先这条线,以备后用。八一??W?W㈠W㈠.㈠?1ZW.CO

  “孟押司可将此话转告季先,让他稍安勿躁,日后将有大用。”应纯之沉吟了一下,又觉得不太把握,继续说道:“季先既经战阵,想必是有些经验的,楚州各地正组建民团,若委他个民团教练,不知他是否愿意?”

  “相公抬举,他定是感恩不尽。”孟九成恭维了一句,说道:“北地各义军领的脾气禀性,有无忠义之心,想必他是知道一二的。留他下来,正可多加垂询了解,免得日后招徕的非是抗金助力,却是劫掠贼寇。”

  “本官亦有此忧虑。”应纯之笑了起来,对孟九成又高看了几分,停顿了一下,他想起个主意,说道:“那季先想必对孟押司颇有好感,不若就让他随在你的身边,随便给他个差事也就是了。宝应离得近,本官若要召见,也很方便。”

  孟九成想了想,有些难色地说道:“卑职可试一试,若是他嫌卑职官小,或有他图,相公也莫要怪罪卑职留他不住。”

  “哈哈,本官绝不怪罪。”应纯之笑得畅快,说道:“若说到官卑职小,你年纪尚轻,也不必心急。贾知县对你可谓是看重得很哪,待筑城完毕,县境安定,便要保举你为官。本官看孟押司是有才的,也足当此拔。”

  宋代虽然有胥吏出职为官的规定,但真正能出职的人数极少,且多需在官府任吏职十年以上。绝大多数胥吏只能以“庶人”的身份在官府当差,拿着微薄的俸禄,还要处处受到官员的制约、欺压。

  即便是那些出职为官者,一般只能被授县尉、县主簿、监当官之类的繁杂差遣,官阶也最高只能到八品。

  这样看来,孟九成由吏转官可以说是贾涉格外的恩典抬举,才干了几个月啊!而应纯之此时也表示了同意,那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孟九成虽然志不在此,也根本不想通过正常途径在官场打熬,但还是装出感激兴奋的样子,向应纯之再三谦谢。

  接下来,应纯之又问了几个划片包干儿的问题,显是十分看好这种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然后,应纯之又要孟九成在州城多住几日,要他在开凿管家湖的工程上做个样板示范,以检验工作办法的实用性。

  召见谈话结束,孟九成告辞出了州府,和梁二铁径直回了客栈。

  到了客栈,刚进去便看到季先和季德。两人正坐在楼下的大厅内喝茶聊天,看到孟九成,赶忙起身拱手施礼。

  “二位好心急啊!”孟九成还礼寒喧,见厅中并无其他客人,便随便坐下,也未邀他们楼上房中叙话。

  “心急只是一面,昨日与孟官人叙谈之下,只觉得相见恨晚,尚未尽兴。”季先态度显得很是诚恳,说道:“今日本想再来叨扰。不想这客栈中尚有空房,索性便搬来一处,说话也方便。”

  “如此甚好。”孟九成也没把这当回事,人家跟你凑近乎,那也是瞧得起你,感觉挺好的。

  “孟官人春色满面,想必是应相公召对顺遂吧?”季德似笑非笑地说道。

  春色满面?嗯,虽有些歧义,可也比你这小黑脸强。

  孟九成打了个哈哈,把召对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当然是只与季先有关的。

  季先皱眉沉思,季德却冷笑着说道:“稍安勿躁?日后有大用?却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至多半年。”孟九成觉得应该挥一下自己的先知先觉,给别人些信心。否则,正如季德所说,等候无期,令人丧气。

  季先精神一振,却还带着几分疑惑,开口问道:“此话怎讲?”

  孟九成淡淡一笑,故意压低了声音,说道:“应相公对某窃语,如今朝堂上正在为宋金和战进行争论。眼见金国势衰,即便不敢开战,绝岁币却已经可以确定。金朝国用匮乏,又绝岁币,岂能干休?朝廷有虑于此,一绝岁币,必会积极备战,应相公再招徕义军,以为抗金之力也就顺理成章了。”

  季先用力点了点头,这种高层面的消息,他当然不知道。现在听孟九成一剖析,心中立刻豁然开朗。

  “孟官人果然是才俊之士,不仅得知县看重,初次拜见,又得应相公青眼。”季先不禁刮目相看,能够窃语私歧义,可也比你这小黑脸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