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希玉兴衰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华历二十九年,恒帝十四年,华阳公修,在四十三岁的时候,被恒帝册封为王,称希王,于是成为第一代希王。

  恒帝建制,希,甸,印三王所治之地可称某国,因为三王被援与了祭祀四方的神圣玉器,所以如同宗华分支一般。

  而云,藏,天府三地依然为天子所治之地。

  恒帝在位时,以突进千里的方式,一下子进入震旦,宗南的甸地等地域,移民几十万,征服当地部落无数。宗华的文明泛围,与政治泛围在地理上扩大近十倍。

  领土面积大,半独立君主多,民族多文化多,基于以上三点,后世人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的概念,来称呼华历二十九年(分封宗华第一个王,希王)至华历二百年(滇公被强行登基,南朝建立)的一百七十年间的宗华国家形式――也就是宗华帝国。

  宗华帝国之前的宗华只是蜗居在一小块盆地内的民族同源,文化同源的地域性国家。

  恒帝对希玉的纳入,对震旦,宗南的征服,使宗华成为跨地域,以宗华人为统治者的多民族,多君主的大型帝国。

  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七十多年,直到南朝建立,南朝阻断了印,甸二国与中央天府的联系,于是帝国朝廷又退回到了恒帝之前(外加一个人少,不能产生影响的藏地)的地域性国家。

  希国为何也与中央天府断了联系呢?

  因为希国也衰败了。

  华阳氏历经二代五十多年迁徙到希玉,其统治阶级创造了精妙绝伦的统治艺术――氏名制度。

  稻羊氏负责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提供基本所需的食物供给,治建氏负责打造所有生活,礼仪性,军事性等器物,武臣氏负责提供所有保护,并对外征服,最后是华阳氏嫡族三阳氏负责协调各氏。

  各氏各司其职,配合默契,而且相互之间不歧视,如稻羊氏家主与武臣氏家主地位平等,皆为卿,下一级农氏与帅旗氏又互相平等,皆为大夫。

  华阳氏的初盛期是刚进入希玉到冊帝的约三百年间,以玉邑为中心,统治了西至叶河(叶尔羌河),东至车臣河的大片,以昆仑山山脉为脊的新月形地带。

  人口约在五十万左右。

  冊帝到丰帝的这五十年的时期,华阳人已有衰败的迹象,但在与天府的商道打通后,如同注入活力。

  希玉一下再次重新振作,社会更加活跃,从丰帝至间帝的三百年更加强盛。

  华阳氏北上到达天山泛围,建乌孙城(伊宁),极盛时控制昆仑河(塔里木河)流域全部土地,物阜民丰,国库充益,人口一百三十多万,城有九十多座,面积接近八十万平方公里。

  与同时期遥远的埃及第三王朝人口持平。

  不仅与天府贸易,而且向西与各民族贸易,华阳氏用玉石,从天府处换来丝绸,茶叶,青铜和各种手工艺品。

  自己消化一部分后,又出口至西面,与游牧民族换得马匹,又南下与苏人(苏美尔人)产生时断时续的联系。

  而苏人竟也有城池,文字,也有大规模,高效率的灌溉系统,房屋是土木结构。

  华阳人感到难以置信,天府之外,竟也有如此高度发达的文明。

  同时观察到创造这种高度文明的苏人竟和宗华人同是黑发黑眼,于是让华阳人陪感亲切,并心生亲昵。

  而接触到的游牧民族,由先是外型上的巨大差异,华阳人是宗华人中第一次见到,除黑发黑眼之外,竟有金发碧眼的人形生物。

  再加上与这群人生活习惯不同,文化落后,于是华阳人心生藐视不喜,即便会与其交易,也多掩鼻遮面,从不直视。因肤白,逐藐称为豕人。

  华阳人用天府的物品,从苏人那换来金银,从豕人那换来马匹。希玉本身又有粮食,玉石等矿物,成为三大区域的贸易交换点后,于是华阳氏遂年强盛富饶。

  当时华阳氏上贵族下平民皆佩玉,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也用于祭祀典礼上。

  大贵族的食具用白玉雕成碗,碟,鼎,皿等形状,而且治建氏将天府传来的手工艺技术进一步发展,能将金,银镶嵌成唯妙唯俏的花枝,动物,和云纹样式于食具等生活用品上。

  贵族的重重华服,大致外形与宗华衣冠不变,上衣下裳,头文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