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二分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保侯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误杀天子,他本人也在内帝多次南征中,意识到了这场政治乱局的根本。

  但现在说什么也迟了,当世人与后世人只会知道他是弑君者,史书上也会以此为基调,对他口诛笔伐。

  如台禾之乱,肆意妄为,欺君废帝者,刚从三百年动乱走出来的,编《宗华记》的那一批士族,肯定自然是用大量笔墨,将那些群乱臣贼子恨恨鞭挞抽尸,其恶厉行为已永载史册。

  支姓华氏在保侯这的一支,名声已经彻底毁在他的手中。

  保侯为了不让自己这支氏族被所有宗华诸侯排挤,不管是其本人真感到罪不可赦而诚心忏悔,还是想挽回一下局面。

  保侯第三天面北遥祭内帝后,自伐谢罪。

  内帝南征,被保侯误杀于山垣之间,引起巨大反响,后保侯又自裁,但引起的巨大波浪才刚扑过来一个浪头,但已预示着更大更多的浪头将要袭来。

  内帝的政治预感是没有错的,云地诸侯确实与天府有些隔离疏远,天使被杀即是征兆,也将这种暗流暴露出来。

  而内帝选择的方式就是用强制力,重新塑造联结二地关系,并维护天子的权威。

  但这种强制力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如用得好,确实就是整肃中央天子与地方诸侯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但一场意外,使这把利刃重伤自己,并在往后很长时间内,伤口外露,不能愈合并且溃烂。

  华然傲慢无礼的态度。

  郎中将因害怕而颠倒黑白,又传信告知华然是冢宰之子。

  使保侯警觉,不敢往玉京。

  内帝亲征。

  攀侯臣下施计。

  保侯误射内帝。

  以上每个环结,都有挽回余地。

  郎中将如实禀告,内帝就对会冢宰及大臣起疑,而派心腹去调查。

  也可能华然所为,确实与其父无关。

  又或者郎中将不提醒华然是冢宰之子,保侯可能就去了玉京。

  最后又或者内帝在中军。

  事实已经发生,可以对往事进行大概推测,来获得经验教训,但推测太细致,就会使人觉得种种可惜,陷入对既定事实无可自拔的臆想之中。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云地诸侯与中央天府之间的关系,因时间与地理的变淡变薄。

  华然的死,使中央天子在整体局势上看出了不对劲,而地方诸侯从下处向上看,又感到是中央出了毛病。

  中央一方是明白局势的往回拉,地方诸侯不明所以的躲。

  于是内帝的死终于使双方关系出了巨大破洞,保侯意识到了真相,以死想补一下这个漏洞,但已经没用了。

  内帝传为帝,为帝宣布要再次南征,并要废掉保侯,并灭其族,以报弑君之罪,并要严惩攀,诏二侯。

  新任保侯振,年有三十,听闻天子还要南征,并要灭他族。

  保侯振又惊又怒,辗转一夜,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亲往诏邑,郅邑,以家族血缘,现实利益情况,说服二侯。

  攀侯本就对天子每次大征都从攀方而过,并提供粮食大为不满,现下元气未复,天子又要南征,并要问罪于他。

  于是不满转为怒,保侯振一讲“天子就是藐视他们出自攀方,与宗华血统疏远,故而如作态。”

  保侯振又叹息道:

  “想我支姓华氏一族自坐得攀侯之位,便安抚还有蛮性的攀方各族,不得侵天府。至攀侯冕,更是真心诚意引入宗华文明,化去了攀方蛮性。

  至攀侯伦更是助丰帝驱逐巴方,平定宗华三百年大乱的最大功臣,玉京至少三段墙也是攀侯伦出力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