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科学》杂志:竟然有两篇结论完全冲突的投稿?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QQ文学 www.qqwenxue.cc,最快更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任务二’已经停滞了很长时间。



    任务能建立本身,就说明增大空间挤压的现象是存在的。



    王浩一直希望能够找到增大空间挤压的现象,因为这种现象肯定是非常震撼的发现,最差也会对于人类了解宇宙非常的重要,也许还能够大大提升科学理论以及技术的发展。



    所以王浩一直都希望能够在反重力实验中找到灵感。



    当持续做反重力实验都没有任何发现以后,他还重点关注了粒子对撞实验,不只是查看粒子对撞实验的成果,还去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既然空间挤压现象,也就是湮灭力增强的现象存在,正常来说,存在于粒子对撞实验中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粒子对撞实验就是微观粒子的反应,其中肯定会包含很多的奥秘。



    很可惜。



    从中并没有任何的收获。



    后来王浩就干脆选择暂时放弃,不去做针对性的研究,保持一颗随遇而安的心态。



    现在就有了发现……



    天文学研究?



    暗物质?



    王浩甚至都没有考虑过天文学,也没有考虑过暗物质的问题,他一直都觉得暗物质、反物质,这些存在于理论中的内容,只需要基于湮灭理论去做论证就好了。



    现在湮灭理论已经发展起来,很多理论物理方向的学者都会做湮灭理论的研究。



    这种情况不止出现在国外,国内也是如此。



    好多物理系的博士,只要从事理论研究,很大一部分都会去研究湮灭理论。



    大量物理方向的学者参与到研究,也让湮灭理论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每一个理论物理方向,都有不少人在研究。



    暗物质,也是如此。



    暗物质概念的提出,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当时加州理工大学的天文学家茨威基在研究星系团时发现了奇怪的现象--



    外围星系相对于星系团中心的运动速度似乎太快了。



    茨威基的同事史密斯用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望远镜收集了星系团中成员星系的速度。



    利用引力理论,天文学家可以通过星系的运动速度推断星系团的总质量,星系的运动速度越快,说明束缚它们的引力场越强大,也就意味着星系团的总质量越大。



    茨威基通过星系速度推断出星系团质量显得太大了,要比星系的质量多出几百倍。



    茨威基很快将星系团中隐藏的物质命名为“暗物质”。



    当时由于缺乏其它的独立观测证据,在之后的三十年里,暗物质的概念不时被人提起,却又没有人认真对待。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各种天文探测技术,也让天文学有了更多的发现。



    三十年后,阿迈瑞肯卡内基研究所的两名研究员,一起研究一个漩涡星系,并详细的调查了临近星系的旋转曲线。



    他们所做的研究表明,临近的漩涡星系中至少包含比可见物质多六倍的暗物质。



    在这之后,好多天文学的研究都提到了暗物质的概念,最直接的证据就是通过光谱探测分析得到的星系质量,和通过研究万有引力导致的星球、星系运动轨迹,计算后所得出的数据存在巨大的偏差。



    到现在,物理学界对于暗物质的定义为--



    暗物质是不可见的物质,并不是由分子原子所组成,而是另外一种不存在于标准模型中的基本粒子。



    这种暗物质不会发光,但却可以通过引力效应观测到。



    虽然学界已经存在对于暗物的定义,但实际上,所有的证据依旧只是天文学的分析手段,其他手段研究并没有任何发现。



    比如,人类所存在的太阳系。



    如果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暗物质,并且暗物质所占据的比例远远高于所能见到的物质,为什么太阳系中没有发现暗物质呢?



    另外,大量天文学领域的暗物质研究,都是基于对于其他星系的解析,针对银河系本身的研究非常稀少少。



    针对其他星系暗物质的解析,所依靠的检测计算手段,都仅仅是天文望远镜画面所进行的‘光谱分析’。



    “如果这种光谱分析,来计算质量的手段,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呢?”



    即便是在物理学界,这个问题依旧存在很大争议。



    王浩思考的还是决定仔细研究一下暗物质,他当然不会去研究暗物质的定义报道之类,而是去看一些理论基础。



    有关暗物质的理论基础,相对完善的就只有以弦理论的宇宙观所做出学界已经存在对于暗物的定义,但实际上,所有的证据依旧只是天文学的分析手段,其他手段研究并没有任何发现。



    比如,人类所存在的太阳系。



    如果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暗物质,并且暗物质所占据的比例远远高于所能见到的物质,为什么太阳系中没有发现暗物质呢?



    另外,大量天文学领域的暗物质研究,都是基于对于其他星系的解析,针对银河系本身的研究非常稀少少。



    针对其他星系暗物质的解析,所依靠的检测计算手段,都仅仅是天文望远镜画面所进行的‘光谱分析’。



    “如果这种光谱分析,来计算质量的手段,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呢?”



    即便是在物理学界,这个问题依旧存在很大争议。



    王浩思考的还是决定仔细研究一下暗物质,他当然不会去研究暗物质的定义报道之类,而是去看一些理论基础。



    有关暗物质的理论基础,相对完善的就只有以弦理论的宇宙观所做出的解析。



    王浩只看了基本的概念,研究了一下就直接放弃了。



    弦理论的基本解释,是基于“宇宙膜理论”做的研究,并认为暗物质之所以观测不到,并不是因为构成它的粒子比较特殊,而是暗物质根本不存在于人类所存在的三维宇宙空间中。



    弦理论认为,宇宙由十一个维度组成,并存在许多的‘膜’,人类所存在的三维宇宙,只是膜的其中一个,而暗物质存在于十维空间中的另一张膜上。



    所以人类所在的宇宙的膜,就可以通过引力的方式,和另一张膜上的暗物质联系在一起。



    王浩甚至都没有看底层数学逻辑,就直接做出了两个字的定义--



    “扯-蛋!”



    这种多维宇宙的解释,很难说是错误的,因为你无法严谨的证明错误,同样的,也不可能证明是正确的。



    所以类似的研究根本没有意义。



    那么基础问题,暗物质是否存在呢?



    王浩仔细思考起来,“如果暗物质不存在,天文学分析星系和宇宙,多出来的质量怎么解释?”



    “难道是空间挤压增强带来的质量增加……”



    “这个解释倒是说的通,前提是就必须定义,湮灭力增强时物质会被压缩,甚至粒子会被压缩。”



    “同时,被压缩的物质性态产生的光谱效应会变弱……”



    王浩思考着深吸了一口气。



    研究并不是想象,他可以这样去想象,但绝不能这样去做研究。



    他需要思考湮灭力增强的情况下,会对于粒子、原子、分子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但首先,还是要针对暗物质进行研究,因为所获得的灵感值,就和‘暗物质’直接存在关联。



    “以湮灭理论为基础,研究暗物质……”



    王浩确定了方向。



    在确定了研究方向以后,他直接找来了海伦和陈蒙檬,开口道,“你们不是说,想完成更好的博士论文?”



    “和我一起研究吧,我准备一湮灭理论为基础研究暗物质。”



    海伦和陈蒙檬听的眼前一亮。



    陈蒙檬马上道,“是解析暗物质?”



    海伦默不作声。



    王浩摇头解释道,“我准备以湮灭理论为基础,论证暗物质的存在性。”



    陈蒙檬顿时瞪大了眼。



    海伦马上问道,“所以说,王老师,你认为暗物质可能不存在?”



    王浩耸了耸肩,说道,“所以我才会做论证。以湮灭理论为基础做论证,不可能得出结论,只能论证暗物质是否存在于湮灭理论的体系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