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火速打脸?天文学的说辞真没意思!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QQ文学 www.qqwenxue.cc,最快更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研究才只刚刚开始,目标是完成smes电池?”



    “王院士的项目还真是研究电池……”



    “好像适合航空工业集团合作,是由航空工业集团提供的研发经费……”



    当听到王浩提起项目名称,专家组好多人才恍然大悟。



    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或者是选择性忘记了项目名称,主要就是‘smes电池’的项目,听起来感觉很不靠谱。



    潘东的专业团队花费了两年时间,都没有能成功完善smes储能技术。



    smes电池,可要比smes储能技术高端太短了。



    两者相比,就像是几十年前,最初制造的几十米高的计算机,对比现在日常使用的平板电脑。



    当然差距也没有那么大。



    smes电池和smes储能设备相比,并不存在高端制造技术上的差距,主要差别还在于复杂的设计。



    smes储能设备已经足够复杂,想要缩小到可供飞行器使用的电池,绝对不是容易的事情的。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smes电池项目’也只是个‘理论目标’,而不是真正希望研究smes电池。



    现在听到王浩再说起,他们才觉得确实有可能完成。



    王浩的研究组花费三个月,就已经把smes技术研究到如此程度,smes储能设备实现了长时间高功率运转,理论上后续不会存在迈不过去的难关。



    之后,进一步展开smes电池的研究,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事实上,阿迈瑞肯已经有了smes技术,并计划在德克萨斯州建立smes大型储电装置。



    同时,他们也宣布开启smes装置缩小的研究。



    现在王浩的研究组开启smes电池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赶上了阿迈瑞肯那边的进度。



    徐保功都非常期待,他认可的点头道,“王院士,你们的研究做的太好了。”



    “如果后续有什么需要,科技部一定会给予全力支持。”



    王浩表示了感谢,并和徐保功一起谈着继续往前走,他是要送专家组离开基地。



    潘东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现在他已经无话可说了,甚至被打击的有些自闭,都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其他人。



    他最开始以为和王浩是竞争对手,现在才发现自己的终点只是人家研究的起点。



    王浩最初的目标就是smes电池,smes电池研发的基础,则是smes储电技术。



    所以王浩的研究组快速完善smes储电技术,似乎也就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这怎么比,完全比不了啊!”潘东长长的叹了口气。



    他和专家组的其他人一起回了酒店休息。



    徐保功还有去其他科研机构参观考察的计划,毕竟来一趟西海也不容易,不可能看了下实验装置就离开。



    潘东就没有心情继续跟着专家组了,他很干脆的带着梁静叶回去了。



    等到了飞机上的时候,潘东叹气的和梁静叶说道,“小梁啊,我已经想好了,你还是来王院士这边儿工作吧。”



    梁静叶正要说什么。



    潘东挥手打断了她的话,“其实我知道,你自己也是想来的,咱们的研究组肯定没希望了,等研究组解散,你最多就只能在电工所挂一个在职博士后,要么就去高校、机构找新工作。”



    “与其重新找工作,还不如加入王院士的研究组。”



    “我能看得出来,王院士很看好你,很希望你过去,你到西海最少能继续担任组长。”



    “不管是出于前途还是其他方面,去西海工作都是最好的选择。”



    潘东说完再叹了口气。



    梁静叶也不知该说什么,她对潘东还是很感激的,最少博士阶段到现在,她跟着潘东学到了很多东西,心里自然是非常的感激。



    正因为如此,王浩提起去西海工作,她并没有直接同意,知道王浩成立新的研究组,和老师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她也继续留下来,希望能帮到老师。



    现在不一样了。



    她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明显进度和王浩的研究组差距太大,可以说他们已经失去了竞争资格。构找新工作。”



    “与其重新找工作,还不如加入王院士的研究组。”



    “我能看得出来,王院士很看好你,很希望你过去,你到西海最少能继续担任组长。”



    “不管是出于前途还是其他方面,去西海工作都是最好的选择。”



    潘东说完再叹了口气。



    梁静叶也不知该说什么,她对潘东还是很感激的,最少博士阶段到现在,她跟着潘东学到了很多东西,心里自然是非常的感激。



    正因为如此,王浩提起去西海工作,她并没有直接同意,知道王浩成立新的研究组,和老师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她也继续留下来,希望能帮到老师。



    现在不一样了。



    她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明显进度和王浩的研究组差距太大,可以说他们已经失去了竞争资格。



    她个人前途就成了大问题。



    现在加入王浩的研究组才是最好的选择。



    梁静叶思考着心里还有点小窃喜,一个是因为去王浩的研究组有前途。



    另外,想起能和王浩一起工作,她还是非常期待的。



    经过几个小时的接触,她的内心满是对王浩的崇拜和敬佩,还有那么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小情绪。



    ……



    专家组离开了。



    王浩的研究组工作还在继续,他们下一步的实验计划,是等装置充满五分之一电量后进行放电。



    之后还会做相关的强度测试,并花费很多时间等待装置充满电,再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测试工作。



    很明显。



    这个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等待。



    研究组相对就比较清闲了,王浩也组织所有人利用闲余时间,开始做初步的电池研究论证。



    smes电池,说白了就是smes储能装置的缩小版,但其牵扯到的技术是非常复杂的,好多方面的技术也需要改进。



    这就像是核电站和航母核动力装置的区别。



    好多国家都可以独自建造核电站,但全世界拥有完善航母核动力技术的就只有阿迈瑞肯。



    核电站的缩小版,可不是航母核动力装置。



    同样的,只是让smes储能装置按比例缩小,自然也不可能是smes电池。



    其中牵扯很多复杂的技术依旧要论证,好多碰到的难关都要一一解决。



    这方面其实是不着急的。



    王浩就只是让研究组进行初步的论证,只是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下,确定一个大方向,说明要攻克哪些关键技术。



    这个论证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另外,论证也需要很多实际的数据。



    smes储能实验装置是跳不过的,他们必须要完善smes技术,在此基础上得到一系列的数据,才能够支持进行smes电池的技术论证。



    好消息是,研究组的每个人都很配合,而且非常的积极。



    现在和最初已经不一样了,smes储能实验装置明显非常成功,也让研究组的很多人转变了态度。



    比如,刘明坤。



    因为王浩在设计论证工作中表现出的独裁态度,好多细节的敲定也并不做解释,让刘明坤心里对王浩很有意见。



    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



    刘明坤提起王浩就竖起大拇指,还和其他人说道,“你们没发现吗?我们在设计论证的时候,王院士参与了每一个部分,而且都是一手敲定了设计方案。”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