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谈:成长比成才更重要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个馒头也要蒸熟吃”。

  在人生的起跑线已经被提前到出生之前的今天,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大氛围下,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是需要学习的。“教孩子学会做人比拿到名牌大学的文凭更重要”,正在成为很多父母的共识。

  “父母”和“家长”的称谓,体现不同的观念。用词的不同体现的是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父母”这一说法更人性化、更以孩子为本、更平等,而“家长”多少有些居高临下的感觉。我们提倡做父母的首先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蹲下身子和孩子对话,才能真正面对“怎样做父母”这个人生的大问题。

  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委曾共同发起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提高家长素质、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庭环境,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能进入一种平等对话的境界。

  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误区呢?

  孟子说过,“未有学养而后嫁”,没有人能在生儿育女之前就学会如何教育孩子,也没有人能不需要学习就无师自通。尽管家庭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是存在四个明显的误区。

  首当其冲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孩子造成的压力过大。天下的父母都望子成龙,不管孩子先天的条件如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当明星、当科学家、当企业家,很少有当普通人的心理准备。所以小学生的作文里会出现这样的句子:我长大以后要当博士,这样才对得起我的爸爸妈妈。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共享加拿大教育哲学教授克里夫。贝克博士的一个观点:人最重要的是学会过美好的生活,学会追求幸福、快乐、健康、友谊等基本价值。作为父母,一方面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让孩子知道每一种光鲜的职业都有艰辛和平凡的一面,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孩子“成为你自己”,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健康意识、创新能力等等。

  与大多数父母期望值过高相比,也有些父母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对孩子放任自流,认为“树大自然直”、“是什么命、吃多大食”、“家长操那么多心还要学校干嘛”……其中有的人是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有人是为自己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开脱。

  第三个误区是老问题,独生子女家庭的“四二一溺爱综合症”,这种综合症的弊端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容易养成任性、自私、孤僻、长于防卫别人等毛病,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父母的要尽量创造条件,帮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独立生活,在该“放飞”的时候要充分相信孩子。例如,很多大城市的父母不放心孩子到到因材施教,鼓励孩子“成为你自己”,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健康意识、创新能力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