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谈:孩子们的烦恼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人们常感叹:现在青少年孩子的生活更现代化、更富裕、更丰富多彩了。但是,他们体会到自己无比幸福了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总是说“郁闷”呢?

  笔者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说某市安定医院心理诊疗中心(青少年门诊)的张嫦副主任医师对1800名中、小学生进行的最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八大烦恼困扰着青少年孩子。

  此次调查出的青少年的八大烦恼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没信心学好(占36.9%);总也做不完的作业(占34.8%);家长总不让我玩,没时间玩(占31%);只喜欢电脑游戏,其他活动没意思(占26%);没有朋友,感到孤独(占21.8%);爸爸、妈妈总爱争吵,家庭气氛不愉快(占18.4%);家长只知道关心学习成绩,不能理解我们(占32%);嫌老师偏心、不公平、武断、严厉、唠叨,因此不喜欢老师(占16.8%)。

  实际上,我们仔细地分析这批问卷,就不难看到孩子们的烦恼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即:

  □学习的烦恼:学习的烦恼来自课业负担太重,巨大的应试教育压力,使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孩子的学习与前途紧密相连,残酷的现实要求家长们必须残忍地剥夺了本属于孩子的童年,还有那快乐的幸福和自由空间,我们新一代孩子从小就必须面对现实,必须承担由于不好好学习所要造成的后果。这还不够,因为并不是所有不好好学习的孩子都会结出同样的“苦瓜”,对于那些有社会背景或有钱的孩子家庭,他们会因为有一个好爸爸或好妈妈而逃避现实的惩罚,这种背景落差和社会不公,都会加大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使他们更加厌学。

  □娱乐的烦恼:由于未来的压力提前到孩提时代,对前途的竞争迫使父母提前投入,加大孩子早期能力开发,期望孩子的成才率大于别的家庭,这从当前社会上火的不得了,名目繁多的艺校、特长班就可以体会到一股浓浓的“硝烟”。所以当孩子入学后,加上巨大的学习压力,孩子成了学习的工具,没有时间玩也就成为自然现象了。

  □孤独的烦恼:可以说,当今世界没有比孩子更为孤独的。这不仅仅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带来的烦恼,更多的来自巨大的学习压力,不仅没有玩的时间,也没有与小朋友沟通的时间,家门—校门—家门,是每个孩子每天生活的曲线,一直到你大学毕业,除非你辍学。我在上海考察的时候,一次拉网就会有数百名流浪少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政府把他们送回去,过一阵儿他又跑了回来,因为这些孩子已不适应家中和学校的那份孤独。

  □家庭的烦恼: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在带来巨大的正面社会效应的同时,也给中国的独生子女教育带来巨大的考验,有的爷爷奶奶们说:过去家中人口多,大人们从来不管孩子,也没有那么多的烦心事,可是现在却越管问题越多。殊不知,孩子们比大人们还要烦恼,据笔者一项调查:95%以上的孩子对家庭成长环境不满意,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破裂家庭、低素质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残缺不全的教育,还有许多父母都不曾经意的伤害。笔者曾在一次全国工读教育峰会上提出,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这已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沟通的烦恼:孩子们不仅和家长缺乏沟通,就是和朝夕相处的老师也缺乏沟通,一个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五六十年代那种家访现在大多数学校中,已鲜为人见。学习成绩成为老师取舍孩子、判断孩子进步的唯一标准,这太可怕了,一旦学习成绩不行,那你就抬不起头来,闹得家长也抬不起为这些孩子已不适应家中和学校的那份孤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