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谈:教孩子学会感恩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工读学校期间,我接触并参与了一个全国性的规划科研课题,就是要让中学生学会感恩。联想起笔者曾看过的一篇文章,说一个女学生把乡下的父亲告上法庭,以主张自己受供养的权利,要求在大学未毕业之前,父亲应该支付所有的费用,而在此之前,由于父亲的原因,经常使自己经济拮据,影响到安心学习和考研。法庭经审理发现,其诉讼的事实是准确的,但是法庭也同时发现其父亲年老体弱,几乎变卖了所有的家当,包括粮食,一个缺少劳力的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实在是太难了。我没有看到文章的下文,但是除了给人以震撼之外,更多的是思考,那就是面对这样一个困难家庭,在我们社会救助机制还不完善之前,这个女大学生除了埋怨之外,就没有从父亲的角度考虑吗?

  现在不少的家庭,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很自私,不善体谅人和理解人,只求父母如何,从不考虑自己应该奉献什么,自己应该如何履行和承担责任?孩子不知道“感恩”,也不会“感恩”。

  现在的孩子,尤其在城市长大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父母、亲人对孩子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似乎是家里的“太阳”,生活在“独享”的氛围里,要什么有什么;甚至有的家庭吃饭时,最好的饭菜让孩子一人独吃;电视遥控器由孩子主管;刚刚上小学,就给配了一部手机……按理说,在这种关爱和呵护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应当懂得父母养育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和牺牲,珍惜和感激父母的含辛茹苦。但也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缘故,恰恰是这些从小衣食无忧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更缺乏感恩意识。《知心姐姐》杂志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当问及孩子对妈妈的照顾有什么感觉时,几乎所有孩子都回答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在被访的162个初中一年级学生中,只有8个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这篇文章最后叙述了作者这样的体会。

  除夕,全家人暖融融地围坐在一起守夜的时候,我让11岁的儿子给他76岁的爷爷打水洗了洗脚。尽管这不是孩子第一次给爷爷洗脚了,但爷爷还是红了眼圈。

  孩子问我,爷爷为什么哭了?我说,爷爷感动了。

  看着若有所思的孩子,我感到有些遗憾。美国有个感恩节,那一天,要吃火鸡;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多远,孩子都要赶回家。我们国家的节日很多,唯独缺一个感恩节。我们可以东施效颦吃火鸡、吃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我们过年也是千里万里赶回家,但那一切并不是为了感恩,而是为了团聚,团聚的热闹总是大于感恩!

  文章也说了一个故事,在一个乡村家庭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母亲端上来的却是一盘稻草。全家人都很奇怪,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母亲说:“我给你们做了一辈子的饭,你们围坐在一起守夜的时候,我让11岁的儿子给他76岁的爷爷打水洗了洗脚。尽管这不是孩子第一次给爷爷洗脚了,但爷爷还是红了眼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