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轻松过关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对方改为“礼貌请求”,顾辙倒是不好直接硬怼回去了,那样显得他没风度。

  当然,如果顾辙愿意出手,那碾压对方也是非常轻松的。

  只不过,前世当过律师的顾辙,信奉一个信条:无裁判,不辩论。

  律师法庭辩论也好,科研学术答辩也好,都是要有更权威的第三方在场,才有价值。

  否则,只有利益冲突的双方,只是浪费时间扯淡。

  在他看来,冯涛算什么?即使是那个随场监督的老师,也不算什么,赢了也不赚啊。

  好在,两人略微扯皮了一会儿,实验室外面的走廊上人也越聚越多,其他来适应场地的考生,也都借故休息一下,过来看个热闹。

  因为走廊拥堵影响通行,几分钟内,总算惹来了一个路过的化科院大牌教授不满。

  “实验楼里看什么热闹?注意纪律,全部散了!”一个面带凶相的年轻方脸教授忍不住训斥。

  “是郑健郑教授!高分子材料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可别得罪他了,以后搞化学要出成果还得跟他混。”一些考生窃窃私语,立刻就散了。

  实验室里那个监督老师,见状也赶紧让冯涛别闹了,两三步窜到走廊上,跟教授解释。

  郑健也不给他面子,直接训斥:“小吴你也是,管个实验室都管不好,难怪一直助教。什么情况?”

  助教小吴:“有几个练实验的学生讨论问题,引来其他备考学生围观了,没别的事。”

  郑教授了解了一下前因后果,一下子就想明白了,不过,他也不太喜欢靠政策红利捞好处的人,就走到顾辙面前,撂下一句话:

  “那你有没有把握?不想练这个题,就悄悄跟我说,我让他们全散了。如果你肯,我也不会让你吃亏。

  这种技巧,本来也不可能考的,不过勉强也能看出实验基本功的扎实程度。你们镇洋中学的嘛,也被得了便宜卖乖,真要是表现好一点,上面也好交代。”

  顾辙立刻就听懂了:

  因为去年那场竞赛,是第一次实施“保送生安慰奖名额”这个制度,所以肯定有人不服,双方背后都有力量在运作,想抓另一派观点的错误。

  如果那次改革的受害者表现特别出色,比如眼前这个冯涛。那么另一派就会在各种场合或明或暗攻击:看看,就因为和稀泥的改革派一味求稳定,忽视了公正和选才效果,闹到最后“野有遗贤”。

  与之相反,如果是改革的获益者、比如去年镇洋中学得到保送的那个张铭,表现得比其他几个当初靠真实实力拿了省一等奖的保送生还优异,那改革派就可以树典型,拿他说话了。

  可惜,张铭的实力确实不是另外三位省一等奖可比的,他也争不了这口气。

  这时候,一旦有人注意到顾辙的定位,说不定就会期待他的表现了——如果顾辙表现很好,将来学术前途不错,那改革派也能说:

  “省内其他高中也是有这方面拔尖人才的,一开始只是被方舟二中的难看垄断吃相打得躺平自闭了,这才导致没有充分竞争、埋没了人才,‘野有遗贤’。改革之后,让这些人看到了希望,所以他们奋发努力,果然有后劲,成长起来了,变成了‘野无遗贤’。”

  路过的郑教授,倒是不关心政治和教育系统内的派系弯弯绕。但毕竟这改革是第一年,之前背地里闹得风风雨雨的,他想不听见也难。此刻看到了,就快刀斩乱麻给顾辙提个醒,让他自己看着办。

  反正人在江湖,想退出江湖是不可能的。

  顾辙本来也无所谓,他确实有把握碾压冯涛。只是觉得犯不着给小喽啰证明什么,现在惹来大佬围观了,而且背后还有那么多利益,那就趁机表现一下也没什么。

  作为重生者,顾辙还知道这个郑教授后世在国内高分子材料领域也算是个人物了,十几年后被调到外省某省级大学当校长。

  顾辙现在还人微言轻,卖对方一个面子混个脸熟,也没什么不好。

  他瞟了一眼冯涛放在旁边座位上、微微拉开一条缝的包包,心中已经有了计策,大大方方答应道:

  “既然郑教授也觉得这种练习对基本功的理解有帮助,那我就试试。”

  顾辙说完后,郑健就给小吴吩咐了一句:“过会儿到办公室找我,告诉我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