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道路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杨昭这两日没有处于剿叛贼的前线,而是处于梁郡的官舍之内。



一大早,当之于主厅舍内,接见了本地的一些长者,房玄龄即满怀着心事的走了进来。



于杨昭的影响力,房玄龄一直属于那种无所不能,点子众多的人。便是于江南,政务最繁忙、难关最多的时候,也没有见过房玄龄如今日这般愁眉苦脸。



他心里有些好奇,但是面上却是从容的让房玄龄坐于舍内之地。



“玄龄,这两日对梁郡之地的户数,统计的如何了?可是有什么难关?”



杨昭从旁边的炉子上,接过了烧沸的水壶,为房玄龄倒了一杯热水,递到他人的旁边。



房玄龄见此,早就起身,忙双手接过,放在了身前的案几上,屁股只坐着一半,小心的回应道:“不瞒殿下,梁郡受叛乱之扰,官寺名存实亡,即是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早不如几年之前。大面积的土地空旷。尤其朱粲于此多次闹腾,哪里还有百姓生活在这里。也就是今次殿下率部到来,本部人马打败了朱粲团伙,问询之后,才陆陆续续的返回。”



杨昭知道这不是房玄龄来此的要点。



房玄龄每次于之讨论问题时,总喜欢从全方位的地方,加以探讨。也就是现在所说之一切,不过是接下来话语之铺垫。重点应该在后面,但杨昭也看出来,房玄龄今日到来的主要目的,应该和人口土地脱不了干系。



下面,其人所说的话,却是直接印证了这一点。



“梁郡本是富饶之地,今岁的秋收,因为夏末之干旱,导致粮食并不多,但依然比东平郡要好上很多。



即是多半被叛贼给收走,而今全部的土地,又多见荒芜,便是这些年的战乱之后,归来的已经多是妇孺老弱,难以维持,以被来年春耕之事……”



果然如此,而且大规模的有些缺人了,杨昭不动声色的抿了一口茶水,然后抬头道:“人的问题,孤倒是一个办法。借此中之人,可以为梁郡的农业等多项生活生产以恢复,其实于百姓也有帮助,就是当下降兵营中的俘虏。



孤本于父皇已经去信,但即便父皇同意,要朝廷同意,还需要一段时间。



而今之数万的叛军俘虏,不能轻易放虎归山,亦不能让之在军中吃着白食。



这般吧!



梁郡,包括东平郡,淮南郡之地的诸多荒芜农田之平整,水利设施之建设,即用年前的两个月,以降兵为基础,以江南府兵联合地方府兵以作监督,让之共同劳作,也算是为当日这群叛军于此多地所犯之事,弄得无辜之众家破人亡,以行赎罪之举!



至于本部主力三万人,按照原计划,在平定梁郡,东平的小部分叛贼后,敢在年关之前北上,至少要打击掉荥阳的叛军,防止荥阳、东郡两部叛军联合,以对洛阳形成威胁。”



说到洛阳威胁之事时,杨昭并未提及当下正声势浩大,亦是距离洛阳不远的杨玄感部。



原因为何?



其之在于,就于数日之前,魏郡消息。



来护儿这次重新集结了三万人马,由三个方向冲杀到了上党。



现在最终的战果虽然还没有传来,但于杨昭看来,结果已经注定。



尤其进入到十月中旬之后,于杨玄感部之内,由于粮草之危机,出现了数次叛逃之事。



就是这数次叛逃之事,早就让之内部人心大乱。



别说有再厉害的名将,再厉害的谋士,一部将士,若是其人的士气低落,无再战之力,那一切都是枉然。



只要面对朝廷正规军,可不就是一触即溃的结局。



说到不远的事,就如同朱粲残部一般。当见无路可走时,为了生存下去,甚至于内部都会直接乱起来。



对此,杨昭倒是谈不上有多么大的感触。



成王败寇不过如此,而他则是要想办法一步步解决当前的叛军之局,最后能赶在明年春耕前,打击更多的叛军,恢复更多郡地的安宁,也让更多流落的百姓,能够回归家园,于此安生下来。



只有对大隋,实实在在的恢复帮助,才是最重要的,其余的,多有枉然之意罢了。



而处于舍内之地,在停了皇太子杨昭的建议后,便如房玄龄,也不得不感慨,皇太子殿下于此思虑的灵活。



降卒之事,事关重大。



就是这数次叛逃之事,早就让之内部人心大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