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矛盾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是日,江南兵英勇无畏,分三路直冲叛军之阵,面对十万叛军而不慌。大将张须陀坐镇于阵前,皇太子昭率部压阵于后。”



“战争开始,戍南校尉秦琼先率一千骑兵行之,冲叛军于前,无人能挡。至后,寻机会砍断叛军帅旗,导致叛军军心大乱,即是叛军主将也是逃的无影无踪。”



“江南兵趁机发起全面反击,三万人,联合数千府兵,前后围堵。战后,经过初步统计。



江南兵伤亡两千九百之众,其中阵亡将士三百零三人……歼灭叛军两万一千之众,俘虏四万人,另有数万人,分流逃入山林,暂难以全面寻觅。



叛军主将朱粲率残部万人,逃回安山寨,为太子钱兵士团团围住,无多日,或将破之。”



十月,天寒地冻。



在两日前,重回五原郡的大隋皇帝杨广,于重新集结五万大军,打算于今岁发动第三次北伐战争前夕,收到了来自梁郡的密信。



此信快马加鞭,要比皇太子杨昭送来的奏书还要早几天到达。



下有署名于威。



于威现在正是江南军中一名普通的别部司马,今次正好参战。其人实际上,是密谍身份,当日试探着应募。后于江南平叛中,战力卓越,由一个兵士,逐渐荣升为统领上千人的别部司马。



梁郡战事结束,战果就在手边。



处于五原城内的住舍火炉畔,杨广详细读了一边,将之放在了一畔。



三年前,江南之事,为朝堂热议之时。他即收到密报,皇太子昭将于江南筹建江南新军的同时,以改革军事训练方式。



皇太子性情柔和,那一次是也是他父亲兼天子,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这个儿子,未来的大隋国君,还有这么杀伐果断的一幕。其人心里还是有些欣慰的,他需要自己的储君,是一头狼,如他一般敢做敢为的狼,可不希望是一只绵羊。



对于军事之时,在当时看到密报之时,尤其后面皇太子主动呈送详细的奏报后,当时的他,尚没有注意。



即是于今日,看到江南兵,以少胜多之举,杨广才想起,一直为他所忽略的这一点,太子所改革的兵士训练方式,当真有可取之处!



若是认识的早一些,推行于大隋军内,于北伐之战,是否会大大的有利?



这种想法,也只在杨广的脑子里过了下。



他本人的性格,一向是为坚毅之辈。事情达不成吗,就绝对不罢休。



就比如今次开展的第三次北伐突厥战事,才是重点。于今次,杨广的目标也很明确,他没有像前次那般盲目。而是接受了被之重新邀请出山的大将周法尚之建议,以步步推进,行挤压策略。



周法尚而今已经六十多岁了,人为大隋建立,立下过赫赫战功,曾参与灭陈之战。其人原本于前岁生病辞官。现今痊愈后,为杨广所请,担任征左大将军。



另有今次随行之将,名为杨义臣,其人本是鲜卑人,本姓为尉迟,为大隋皇帝杨广赐姓杨。



前次,大军迷失大漠,如安乐多地能守得住,且难得大败了突厥人,就是杨义臣所率。



当然,还有受诏,已在路上的宇文述。宇文述前番辞去杨暕委任官职,但却让两个儿子,为齐王杨暕之前驱。此事本令皇帝杨广不喜,但念及宇文述的功劳,加上宇文家的连番几次上书解释,再考虑到宇文氏于大军的影响,杨广暂时揭过了这一篇。



今次宇文述北上,除了带领一部在蜀地重新征召的人马外,令有押送前线的诸多粮草。



此中粮草,事关大军接下来的作战。所以,宇文述未至,杨广即为使兵士出征。



于此过程中,对于突厥人的打探,倒是没有停止。



翻阅完梁郡的密报,又看了看洛阳,长安的奏报,杨广将之全部递给了侍从,以之密封保存,记录在案。



天下之大,作为皇帝,除了明面上的权柄外,另需要背地的权柄。这些权柄,才可以让他完全的掌握好这个庞大的帝国。



至于叛乱,包括皇室的斗争,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没有停止过。



笑到最后,其实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