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税制(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老赵嘴里反复的念叨着这两句话,一时间竟痴了,这样落地有声的话语竟然从一个少年的口中说出,不由得暗暗惭愧,想想自己每做什么事情总想着左右逢源,哪边也不得罪,以前对于自己这种行为还美其名曰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主公之言振聋发聩,令用贤自惭形秽,用贤愿为主公赴汤蹈火扫平世间一切不平!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制定收税之策?”

  “赴汤蹈火大可不必,秉持公心才是为政者的良心,元洁先生认为收税是为了什么?该去收什么人的税,我们收上来的税应该怎么分配?”

  “是,主公!我先说大明的税收用在了何处,首先是皇宫的各种开销,各级官吏的俸禄,军队的花费,以及宗室的奉养和生员的优待钱粮!就是这些钱粮还常常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万历之后宗室奉养银早已停发,辽东自辽事起便开始加税辽饷!百姓困顿不堪,朝廷也是日益艰难!由于加征辽饷黔首百姓破产者不计其数,更加造成了税收锐减!”

  “先生并没有说这税该收什么人的,不该收什么人的,怎样收税才能使社会更公平。先生不觉得大明的收税方式极其不公吗?有钱人少交税,甚至不交税,穷人竟然成了缴税的主力!赋税本质是损有余而补不足,通过税收来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可是你看看大明正好相反,完全是损不足而补有余,士绅宗室纸醉金迷居然需要奉养,黔首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然是赋税主要承担者,这样的税收体制朝廷能有钱才是怪事,我听说新帝登基之后竟然连商税和茶税给免了!这是什么道理?朝廷现在据说是众正盈朝,我不知道这正在哪里!”

  “主公可知整个朝廷基本是南人在把持,北方贫瘠文教不兴,在科举中竞争不过南方,尽管有南北榜对北方士子倾斜,但是在殿试名次上,北方远远落后南方,基本都在三甲,三甲之人无法进入翰林院,只能外放或者进入台谏能够三品以上影响中枢者凤毛麟角,长久以来便形成了南人把持朝政的局面,所出庭议也大半偏向东南!这些人当国怎能不替背后之人说好话!”

  “这就是顽疾,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南北教育不平衡,归根结底还是没钱,北方贫困能够读得起书的人没有南方多,读书人少考中进士之人就少,以至于恶性循环直至崩坏!要想改变这种不平衡只能是加大北方的教育投入,使南北教育资源平衡,然后再改革科举方式,使南北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一切都要从改变税收方式开始,让我们从收税开始!”

  “主公打算如何征税?收的太多容易打击商人的积极性,收的太少又不划算,如何把握比较困难!”

  “这收税的学问可大着呢,首先要做好分配,什么税归地方,什么税上交,如何划分货物,比如粮食布匹生活必需品该征多少,丝绸珠宝首饰这些贵重物品该征多少,还有商业的规划,不能谁想做生意就做,要有批准机构,只有取得资格的才能开门做生意,而且你申请的是卖粮食,结果你卖了布匹那就是违法,就要进行处罚!所以要有一个强力地审核部门,要做好分开管理,审核部门不收钱,收钱的部门不审核!当然审核完成就要颁发经商执照,这个不能白给,需要收一点成本费的,可根读书人少考中进士之人就少,以至于恶性循环直至崩坏!要想改变这种不平衡只能是加大北方的教育投入,使南北教育资源平衡,然后再改革科举方式,使南北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一切都要从改变税收方式开始,让我们从收税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