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 未来可期物价限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阴历九月十六,阳历十月十七。</p><p>洛阳的早上下了半个小时的毛毛雨,气温落到零上十度左右。</p><p>眼见着到午时,温度又恢复到二十三四度。</p><p>火车依旧一趟趟跑,带京兆府的人到洛阳。</p><p>陆续有其他物资由长安送洛阳,包括饿得叫唤的猪,到洛阳养,上车时需要先排泄完,不然车厢……</p><p>洛阳的粮食类商品最近几日增长了百分之零点二多,即原来一千个人同样的钱能吃饱,现在有两个要饿着。</p><p>山上的李家庄子传出话来,最多再涨百分之零点一,超过这个数,批发粮食的就自己考虑清楚。</p><p>百姓买粮食倒是没涨,零售百分之零点二如何操作?</p><p>装一千碟子的米,拿出去两碟?</p><p>零售商承担了百分之零点二的涨幅损失,户部从李家庄子买了一堆肥皂,送给零售商,算补贴。</p><p>李家庄子的话一放出来,大宗批发商直接上涨百分之零点一,不动了。</p><p>你说的百分之零点三,我就到这。</p><p>卖家禽和禽蛋的百姓这时捞到便宜,价钱没涨,鸡蛋获得的利润增加。</p><p>原来卖不出去,鲜蛋数量过多,只能腌制成咸蛋和变蛋。</p><p>咸蛋、变蛋的价格低于鲜蛋,一批批往外运。</p><p>从各处来的人口增加,当地百姓不用卖别的蛋,直接卖鲜蛋,节省腌制的时间和材料。</p><p>制作成风干鸡、风干鸭、风干鹅的,现在一样卖鲜的。</p><p>新到的百姓先登记,直接被安排到洛阳宫外。</p><p>有的房子已经建出来,百姓一到,先住着,立即帮着盖另外的房子。</p><p>位置在洛阳宫北面,到黄河边几十里距离的区域,李家庄子买下来的地。</p><p>另外洛阳宫南边,还是李家庄子买。</p><p>山上又到吃饭时,只有此刻大家才能聚集在一起,说说话。</p><p>李易其实想躲在自己院子里吃,不出来,一出来保证又有各种事情。</p><p>然后他被洗过牙的毕构亲自拽到外面的餐厅,他一脸生无可恋的模样。</p><p>“老毕,悠着点,莫抻了筋骨。你牙没有问题,无须换新的。”</p><p>李易怕把毕构给弄倒了,跟着走。</p><p>“与牙何干?乃物价控制。”</p><p>毕构稍稍松力,带李易到一群人中间落座。</p><p>大家等李易,有问题要问。</p><p>永穆公主在,她给李易打好了饭菜,一个餐盘放在桌子上。</p><p>李易看站在永穆公主身后的小兰:“盛菜啊!傻站着能站饱了?”</p><p>小兰点点脑袋,低头去拿餐盘。</p><p>“刚才我叫她去她就不去。”永穆公主嘟囔一句。</p><p>李易拿起筷子,不夹东西,看众人。</p><p>大家纷纷拿筷子,同样不吃,苏颋先开口:“京兆府物价控制在百分之几,洛阳怎变成千分之几?”</p><p>“京兆府控制的是幅度,洛阳限制的是规矩。</p><p>外来人口增加,本地商品价格应该涨价,尤以粮食为主。</p><p>今年早先已提到要到洛阳,河南府洛阳周边大粮商早早囤积粮食。</p><p>我不允许他们涨,看谁敢顶风上?</p><p>等他们懂得规矩后,外来人口安置妥当,价格会像京兆府一样允许波动。”</p><?”</p><p>小兰点点脑袋,低头去拿餐盘。</p><p>“刚才我叫她去她就不去。”永穆公主嘟囔一句。</p><p>李易拿起筷子,不夹东西,看众人。</p><p>大家纷纷拿筷子,同样不吃,苏颋先开口:“京兆府物价控制在百分之几,洛阳怎变成千分之几?”</p><p>“京兆府控制的是幅度,洛阳限制的是规矩。</p><p>外来人口增加,本地商品价格应该涨价,尤以粮食为主。</p><p>今年早先已提到要到洛阳,河南府洛阳周边大粮商早早囤积粮食。</p><p>我不允许他们涨,看谁敢顶风上?</p><p>等他们懂得规矩后,外来人口安置妥当,价格会像京兆府一样允许波动。”</p><p>李易表明意思,过来就压地方势力,要知道大唐谁说得算。</p><p>与其先温和,等别人闹起来后再收拾,不如直接按住。</p><p>等着闹,再出手,属于政治手腕,要杀人立威。</p><p>闹的时候百姓吃亏,李易眼中有百姓,不愿意那么操作。</p><p>大族他又没准备连根拔,资本多的人,证明能力强,用之则可。</p><p>“易弟果真是宰相肚量。”李隆基什么都明白了。</p><p>“小易,囤积粮食的人要赔本,粮食大量收购价高,储存有损耗,雇佣人手有费用。”</p><p>卢怀慎提醒李易,你如此压,别人损失钱,心中有怨气。</p><p>“以前河南府的家禽毛基本上都当成沤肥的材料,还有扎的鸡毛掸子。</p><p>京兆府的用来制作羽绒服,河南府需要大量作坊。</p><p>看谁想投资,把作坊分出去。</p><p>粗加工的、深加工的、原材料收购的,等等。</p><p>形成一个个产业链,但不允许借贷,资本少的排除在外。”</p><p>李易转头给好处,大族、大商人,要发挥作用。</p><p>“为何不可借贷?”刘幽求已经喝过一口汤,这时问。</p><p>李易深吸口气,还不等说出话,毕构插一句:“容易出现三角债风险,盲目扩大经营生产规模,资不抵债,难以偿还上游供应商商品购买资金,而上游供应商又……”</p><p>毕构把三角债的情况说出来,他知道李易要说刘幽求应该去看书。</p><p>刘幽求叹口气,那书太多了,看不过来。</p><p>宋璟对此很了解:“与其形成三角债再去处理三角债,不如直接从根源上解决。”</p><p>苏颋附和:“对不熟悉的产业进行投资,尽量以先适应、熟悉、精通为程序,之后调整生产规模。”</p><p>张九龄点头:“涉及到出借方的借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