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 权利试探意志尊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小易,学子们作诗颇多,你看看?”</p><p>张顺庞被人安排去休息,毕构指着旁边的一大摞纸对李易说。</p><p>李易使劲摇头:“不看,他们哪怕把螃蟹写出来十六个爪,我也不看,我要去吃饭。”</p><p>李易没那闲心,写诗就写呗!诗词曲赋太多了,看不过来。</p><p>自己看完一摞,前庭神经估计会出问题。</p><p>学子们会用典,瞧着普通的几个字,里面含典故。</p><p>不是所有人都写双鸭同情诗,看典故脑袋疼不?时间全耗进去了。</p><p>“唉!本想叫你参祥一番呢。”毕构表示遗憾。</p><p>“参祥他们就能考上进士?或者对我有益?老毕,我报名考明年的科举吧,我没有州府的举荐,你举荐我一下?”</p><p>李易坚决不看,提出挑战,哦,挑衅。</p><p>毕构脸色沉下来:“为难我等你会高兴?不许你考。”</p><p>毕构怕李易答时务策的时候捣乱,如问:后突厥北迁,今兵所往乎?当迫乎?</p><p>问的是要不要趁着后突厥跑的时候打?要么就继续逼迫?</p><p>李易万一说直接让对方降了,是不是正确答案?别的学子的怎么办?</p><p>你要抬杠说不可能,后突厥怎会投降?李易就能让他们投降,信不信?</p><p>不问兵事问经济,如问:河南府处,工之为先?农之在前?商之主干?</p><p>问工业农业商业哪个最重要,你哪怕说都重要,得回答。</p><p>换个成李易,他敢说哪个都不重要,不信他就做给你看。</p><p>谁当考官?难道就他一个人当进士,其他人全淘汰?</p><p>人,怎么可以这般无耻?</p><p>“小易,你要点脸不?”毕构直言不讳。</p><p>“咋,老毕你欲以分解方式贩卖人体器官?”李易一副好诧异的样子说。</p><p>“我……老夫终归有一天被你气死。哼!明天把我牙洗了。”</p><p>毕构气呼呼走了,叫人拉着那一大摞的螃蟹诗走了。</p><p>“老毕,磨不磨,我觉得你再磨有的牙的换新的。”李易在背后喊。</p><p>“老夫不管,总之不能疼。”毕构头也不回。</p><p>等毕构走远,李易的脸色沉下来:“嵩山有的人过分了,逼迫老毕作甚?</p><p>真以为能够控制天下信仰?宣传渠道和武力才是最好的手段。</p><p>我找个更好的地方,把他们迁过去,说是为了更有利于宣扬佛教和道教。”</p><p>李易知道情况,毕构接触什么人,高力士安排人手。</p><p>而且毕构不可能自己去嵩山,别人前来,周围全是眼线,李家庄子的人也知道。</p><p>宰辅不允许别人监视?凭什么?我说话的时候还有宫女太监记录呢,比如现在。</p><p>李易看在那里唰唰写着的桃红、青松等人,郁闷!</p><p>你们往后不怕失业,能够去当速记员。</p><p>永穆公主眼珠子转转:“他们愿意吗?”</p><p>“小道消息传出去,回头收他们百分之五十的税,他们会很主动交。</p><p>百分之十他们不愿意,说明他们太善良了,心里过意不去,想多交。</p><p>虽说应该一视同仁,但别人强烈要求多交税,你拦着,会寒了别人的心。”</p><p>李易知道嵩山的佛道两家不会搬家,只能就范。</p><p>河南嵩山与南京钟山佛道是一样的,他们喜欢选择兵家必争之地。</p><p>gt;<p>宰辅不允许别人监视?凭什么?我说话的时候还有宫女太监记录呢,比如现在。</p><p>李易看在那里唰唰写着的桃红、青松等人,郁闷!</p><p>你们往后不怕失业,能够去当速记员。</p><p>永穆公主眼珠子转转:“他们愿意吗?”</p><p>“小道消息传出去,回头收他们百分之五十的税,他们会很主动交。</p><p>百分之十他们不愿意,说明他们太善良了,心里过意不去,想多交。</p><p>虽说应该一视同仁,但别人强烈要求多交税,你拦着,会寒了别人的心。”</p><p>李易知道嵩山的佛道两家不会搬家,只能就范。</p><p>河南嵩山与南京钟山佛道是一样的,他们喜欢选择兵家必争之地。</p><p>看似争山,实则争水道、争平原、争人口资源。</p><p>红尘世人争,争生死。</p><p>生死之时,南京优于洛阳,洛阳古都,总是失落。</p><p>南京古都,至少还有生死乾坤逆转的易爻。</p><p>故北宋不以洛阳为久都,迁东都于开封,成就东京梦华。</p><p>而南宋安不敢直顶长江一线,真正的都城在杭州而非南京。</p><p>杭州所处,不可成都。</p><p>君无必死志,何来江山持?</p><p>之所以佛道都喜欢把自己的地方放在这样的位置,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方外。</p><p>即便真的打仗打输了,他们以方外之名,带动信仰,当政者依旧得重视,如儒教。</p><p>李易是从后世看历史,他太懂了,不然老毛为什么要收拾这些玩意儿?</p><p>运动过程中一些县志都没有了,很可惜。</p><p>中华文明传承最厉害的就是县志,李易那时的整个世界,除了他的国家,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个东西。</p><p>县志不管哪一个朝代,都会保留,而且写好多份。</p><p>一个朝代起来,保证要修史,修得是断代史。</p><p>史记是通史,所以很重要,即便写的人带着自己的主观意识。</p><p>断代史也一样,谁写这东西不得带着自己的情感?</p><p>故此李易喜欢嵩山,小时候看电影看的,那时他还不读史,不研究。</p><p>现在嵩山这么好的地方,收你们百分之十的税,你们还找老毕麻烦,施加压力。</p><p>行,百分之五十,交不交?</p><p>是你们的佛道宗教信仰宣传厉害,还是我李家庄子的报纸牛逼?</p><p>洛阳我来了,我就给百姓好生活,你们行不?</p><p>我能飞到天上去转悠,你们谁飞一下?</p><p>十米深的池塘,你们谁跟我一起绑大石头下去,半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