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臣真无病思虑全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且慢。”姚崇感觉到自己被侮辱了。</p><p>“陛下,臣身子骨硬朗着呢,何出此言?”姚崇委屈,我哪说错了?得检查身体?</p><p>“鸡掉水里怎么办?人工水网没有浅滩,大斜度。养鹅倒是可以,鸭子养在水里,把小鱼吃没了,大家还等着在里面网鱼。往来船只呢?”</p><p>李隆基依旧想找太医进来,可惜易弟出海未归,不然上磁共振,设备太先进,护士看不懂。</p><p>“李易说的在水网养鸭鹅。”姚崇回忆,笃定。</p><p>“易弟说在水网沟渠养,不是在水网养,水网连沟渠,沟渠通田地,水网直连田地,田地冲没了。”</p><p>李隆基说着又一次扭头看门。</p><p>“臣谢陛下,臣无事。”姚崇怕看到陛下瞅门瞅多了,自己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病。</p><p>姚崇败退,宋璟眼珠子转一转:“陛下,臣以为不可,鸭子和鹅进到沟渠中,顺沟渠进入水田,吃稻苗。”</p><p>“水田自古便有,可见鸭鹅进去?”</p><p>李隆基才不相信有人会允许鸭子和鹅跑到菜地里和田里吃东西。</p><p>“不曾,即便马牛羊也不许。”宋璟忘了还有人在看管。</p><p>“牺牲蝌蚪,倒是能在稻田中养鸭子,鸭雏放进去,等稻苗长大一点,小鸭子吃不动稻苗,易弟之前有提过。”</p><p>李隆基全记着,在他看来,民间寻常的事情,俱为知识。</p><p>他相信整个天下的皇帝,没有一个比自己更懂,寂寞!</p><p>“陛下,臣发现以笼养兔,所获不菲。应以笼养鸡,密集饲养。”</p><p>苏颋跟宋璟、姚崇有同仇敌忾的状态。</p><p>“易弟说他没有药,密集饲养,鸡保证生病,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一死死一片。”</p><p>李隆基不生气,臣子愿意动脑,很好!</p><p>你们加油,超过易弟,朕期盼着。</p><p>“陛下,李家庄子的地准备妥当?只等李易归来?”</p><p>张九龄无奈,换个话题,你说你们跟李易较什么劲?人家都能飞呀。</p><p>“皇庄亦翻好土地,土肥同翻,过两日晒过,再加一遍湿肥。”</p><p>李隆基颔首,等着呢,地可以有剩,不能不够。</p><p>连禁苑跟芳林园都选出来大片的地用来种新物种,把花挖出来换到别处分散种植。</p><p>宫里还有人偷偷卖花,眼看着没地方种,扔那死掉的花,全被卖了,最便宜的一株带根的花,二百钱。</p><p>真以为朕不知道?反正那花都是死,你们有本事、有渠道,卖吧。</p><p>“陛下,若是种子过多,可叫其他地拔秧。”</p><p>张九龄又出主意,他的意思是得补偿其他地方被征用的百姓。</p><p>“怎会有那许多?”李隆基摇摇头,能把地种满,明年可以推广京兆府与河南府。</p><p>……</p><p>“李东主定然想不到我等速度会这般快,我等这才叫厉害。”</p><p>船队里的柳庭光看着大家在换新的淡水,有点贼贼的感觉。</p><p>他们又一次绕开很多岛子,从关岛直接到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帕利基尔岛。</p><p>风向好,斜着跑。</p><p>阮津看岛子上的土著热情的样子,摇下头:“真正厉害的是东主,我们随便到一个岛子,东主已经帮忙联系好了。</p><p>新的海图当地人交上来,跟咱们拆密匣子中的海图一样。</,可叫其他地拔秧。”</p><p>张九龄又出主意,他的意思是得补偿其他地方被征用的百姓。</p><p>“怎会有那许多?”李隆基摇摇头,能把地种满,明年可以推广京兆府与河南府。</p><p>……</p><p>“李东主定然想不到我等速度会这般快,我等这才叫厉害。”</p><p>船队里的柳庭光看着大家在换新的淡水,有点贼贼的感觉。</p><p>他们又一次绕开很多岛子,从关岛直接到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帕利基尔岛。</p><p>风向好,斜着跑。</p><p>阮津看岛子上的土著热情的样子,摇下头:“真正厉害的是东主,我们随便到一个岛子,东主已经帮忙联系好了。</p><p>新的海图当地人交上来,跟咱们拆密匣子中的海图一样。</p><p>野菜、淡水、咸鱼干、草席子,他们送过来。</p><p>给你一年时间叫你打前站,你能不能做到?”</p><p>“我才不与李东主比,咱们节省了东西,不用放弃船只。”柳庭光想得开。</p><p>由于始终在抄近路,蒸汽机船上挂帆,本身的水洗煤消耗少,装煤的船还有许多煤。</p><p>阮津拿起一片吊在屋子中间的烤鱼片:“我想留下一艘帆船,怕遇到危险,到时候有人侥幸到达此地,用船把消息传回大唐。”</p><p>“多一艘船能多带东西回去,咱们真回不去了,报信的船只估计没等到大唐,李东主会再次过来寻找我们。”</p><p>柳庭光持不同的想法,他认为留一艘船不一定出事儿后可以找到此处。</p><p>阮津用嘴撕下一点硬硬的烤鱼片,低头嚼,抬头:“也罢,出事儿了,人若活着到此,当地也有船,跟当地人说。”</p><p>岛子上的人不会有太多烦恼,他们只需要过日子。</p><p>他们比较守信用,答应李易把房子保存好,里面的鱼片他们都没吃。</p><p>还给准备了干菜、鱼干等东西,淡水更不缺。</p><p>他们收获的时候到了,大唐的船队给他们绢帛,一共就六百多人,给了五十匹绢帛。</p><p>大唐的人还帮着捕鱼,一部分给他们吃,一部分等回程的时候大唐船队吃。</p><p>在没有敌意的情况下,双方比划着交流,还挺流畅呢。</p><p>官员们带领当地一部分人在煮海,就是用罐子煮海水制盐。</p><p>鱼多了,不好保存,他们自己带的盐又不可能给土著。</p><p>煮吧,反正有足够多的柴火,还有泥土。</p><p>先在大陶管里放泥土煮,煮到饱和的时候,把罐子拿下来,换新的罐子煮。</p><p>之前的罐子清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