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利民之策无稀奇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小家伙看呆在院子里的一群大臣,摇摇头:“以后会好起来的,等姐夫把新的官员培养好。”</p><p>他声音脆脆的,童声,穿透力强。</p><p>院子中或坐或站或背手溜达的大臣们听到了,互相看看,露出无奈的神情。</p><p>被嫌弃了,自己等人居然被未来的皇帝给嫌弃了。</p><p>没啥,等小家伙上位,自己能活着的就全进团儿喽!</p><p>“太子立,再上位,当要不少年吧?”</p><p>柳冲压低声音,他负责各大家族的事情,最明白斗争。</p><p>“得看当今陛下何时累了,太上皇每日里就很高兴。”卢怀慎坐在那里吃馄饨,发表看法。</p><p>他不认为李隆基会始终在位置上不退,直到死了再传位。</p><p>估计年岁大了会退下去,享受生活。</p><p>不存在内部斗争,李易不允许,谁想斗,他会杀人的。</p><p>“变了,一切都变了。皇位交替,再不是那般血雨腥风。”</p><p>姚崇吃豆腐脑,卤里面放了一堆青菜,卤还不咸,清淡的。</p><p>其他人沉默,各自吃着,早他们上早朝,都没吃饭,等下朝再吃。</p><p>正好公主出生,干脆来李家庄子吃,两不耽误。</p><p>“何止皇位交接,朝堂哪有过如此和睦之时啊。”</p><p>魏知古抱着个煎饼果子,面前放一碗冷面汤,也不晓得他是如何搭配的,一冷一热。</p><p>他说话的时候看姚崇,就说你呢,你扭头作甚?</p><p>你继续让你儿子找我徇私枉法呀!你再跟陛下进谗言啊!</p><p>姚崇理亏,不接茬儿,不对视。你还能过来打老夫?老夫都退了。</p><p>“诸位,大喜的日子,陛下不愿大赦天下,我等是否行些利民之策?”</p><p>刘幽求打圆场,咱们换个话题呗?</p><p>“对对对,利民之策。”尹思贞附和,别吵起来。</p><p>“想想,利民,要叫百姓高兴。”李日知表示支持。</p><p>“如何利民呢?这个……啊!”苏颋接了一半,接不下去了。</p><p>利民并非指大的政策,大的政策他们根本想不出来,不然早拿来了,怎会等到现在。</p><p>只能落实到具体,比如给京兆府的百姓提供好处。</p><p>“若老夫一下子回到五年前,自有许多好主意。”毕构捋着自己的胡须,怅然道。</p><p>“什么主意?”李旦的声音响起,他又多了一个孙女,嘟嘟随着慢慢长大,一定很可爱。</p><p>毕构看到人,听声音有点耳熟,并不在意,自己说。</p><p>“先制作谷物脱壳工具,再拿出来脱粒的工具,把长曲犁变成短曲犁,教百姓用火炕孵化家禽,还有……”</p><p>“还有堆肥,研究出制新茶的方法收购茶叶,收购蒿子。”</p><p>李旦见毕构一时间没想起来,帮忙补充。</p><p>“正是!”毕构颔首。</p><p>周围一圈人用那样的眼神鄙视他,原来你说你回到五年前就为了抄袭呀?</p><p>还用你?谁回不去是这个套路?呸!</p><p>“朕的乖孙子呢?”李旦不想搭理毕构了,他去找小家伙。</p><p>毕构:“……”</p><p>怪不得耳熟呢,你咋不站我面前说话?</p><p>李隆基与宋璟说完话出来,见大家似乎针对某一个人,诧异道:“众卿少吃点,晌午做好的。卿等是……”</p><p>“为嘟嘟曲犁变成短曲犁,教百姓用火炕孵化家禽,还有……”</p><p>“还有堆肥,研究出制新茶的方法收购茶叶,收购蒿子。”</p><p>李旦见毕构一时间没想起来,帮忙补充。</p><p>“正是!”毕构颔首。</p><p>周围一圈人用那样的眼神鄙视他,原来你说你回到五年前就为了抄袭呀?</p><p>还用你?谁回不去是这个套路?呸!</p><p>“朕的乖孙子呢?”李旦不想搭理毕构了,他去找小家伙。</p><p>毕构:“……”</p><p>怪不得耳熟呢,你咋不站我面前说话?</p><p>李隆基与宋璟说完话出来,见大家似乎针对某一个人,诧异道:“众卿少吃点,晌午做好的。卿等是……”</p><p>“为嘟嘟庆贺,在思忖利民之策。”姚崇离魏知古十多步远出声,实在不愿意凑太近。</p><p>“有良策否?”李隆基说着从袖子中掏出一个信封,别人看着眼熟的信封。</p><p>“臣愿听陛下圣言。”见到信封,苏颋反应迅速。</p><p>“臣等附议。”大家可熟练了。</p><p>“倒是没什么心意,无非叫百姓采集东西换钱。易弟留信说,竹叶、柳枝、柳絮为破之时,可采集,是药。”</p><p>李隆基晃一晃手中的信,现在大家采茶叶,过几天采蒿子。</p><p>众人一听,简单,又不是什么难采的东西。</p><p>李隆基再次出声:“蝎子、蜈蚣、潮虫,该捉就捉,拿小木头夹子,一下一个,还不伤手。</p><p>蚰蜒不要,虽说同为药,用处却不大,拿苍蝇拍打死,收集多了,装在纸筒中卖给李家庄子,喂蜈蚣。”</p><p>蚰蜒见到的多,由于速度过快,不怎么好捉,打死。</p><p>群臣面面相觑,就这点小事情?专门写封信?</p><p>“陛下,若如此,柳树树枝遭殃了。”张九龄能够想到,大家一起去拽柳树枝。</p><p>竹子叶他没管,竹子生长速度太快,每一个竹笋都是一根竹子。</p><p>长得地方不合适的竹笋,不应该让其成为竹子,挖了吃。</p><p>柳树一说要柳枝与柳絮包,揪没了,大家送别的时候,上哪折柳去啊?</p><p>“既然如此,只要柳絮包,五日为限。”</p><p>李隆基琢磨一下,要是在报纸上写,不让折太多,估计效果不大。</p><p>凡能赚钱的东西,百姓一拥而上,能多拿就多拿。</p><p>众臣对此没什么兴趣,利民策他们继续想。</p><p>李隆基命人印刷告示,送到京兆府及周边州府,报纸来不及了。</p><p>不等到晌午,距离近的百姓带着东西兴匆匆赶来,在桥头等,遇到李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