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一章 杜绝私贸问京兆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张市舶,其实那些东西李东主确实说很好。”卫岳峰同样认为夷人委屈。</p><p>“东西好不好是次要,主要是夷人卖不出去用来骗。”张九龄有自己的判断。</p><p>有人把宝石当成石头了,然后卖别人货的时候用来增加分量,宝石值钱,不代表那个人没错。</p><p>“一切听张市舶的。”卫岳峰并不反驳。</p><p>反正他赔的钱找补回来了,至于罚对方的钱,归市舶司。</p><p>但是他担心:“张市舶,朝廷并没有让你收税,现在是让你把市舶司的一些情况弄清楚。”</p><p>“已经清楚了,是李易写的信中让我看时机成熟便收税。</p><p>最近一个月以来,市舶司收去东西价值三万两千缗,贸易总量三十二万缗。</p><p>若不是兑换券少,我会让夷人接受兑换券买卖,而不是以物易物。”</p><p>张九龄脾气倔,官说不当就不当了,不开心。</p><p>回到家乡想要修路,又给朝廷上书,然后变成了修路使。</p><p>历史被李易改变了,他回来的路上,李易就派人追上他,告诉他修路,还给了许多钱。</p><p>按照历史来说,他现在应该还没给朝廷上书呢。</p><p>结果他被安排到广州当市舶司,广州府管不了市舶司,还得配合市舶司打击走私。</p><p>市舶司刚开始没有自己的人手,张九龄从家乡找的人,一边学习一边帮忙。</p><p>他老家是韶州曲江,距离广州相对近。</p><p>他把路给修上,大家都念他的好,他招呼一声,就有人跟他混。</p><p>故此他听李易的,帮朝廷收税,收上来的东西不在广州卖。</p><p>等数量多了,派出队伍送到长安,交给李易。</p><p>让李易换成钱给朝廷,别人的话,张九龄不放心,哪怕是给户部,他都觉得户部不会卖。</p><p>至于说李易会不会贪墨,简直是开玩笑,李易修路拿出来多少钱了?会在乎几万缗的东西?</p><p>卫岳峰也伸筷子剜点牛肉辣酱:“我等他们把从长安带来的香皂和肥皂卖掉,再加价卖。”</p><p>“你的小镜子可要守好了,夷人有时见到利,也会雇佣当地人抢。”张九龄提醒。</p><p>夷人又不傻,有时候会联合,还有的时候雇当地的人干活。</p><p>夷人用自己的东西换取大唐的东西,再换一些粮食,就拿粮食雇人。</p><p>当地有户籍的人不敢干坏事儿,没有户籍的山民凶着呢。</p><p>卫岳峰却不怕:“我也找了许多人,跟他们说好了,东西卖掉就分给他们一些。</p><p>李东主还给了我不少治疗疟疾的药丸,他们有得疟疾的我不要钱给他们吃。</p><p>说是陛下叫人制作出来,给他们的,他们都很感激陛下。”</p><p>卫岳峰有信心,大家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搞好。</p><p>有六个得疟疾的山民,都被他用药丸给治疗好了。</p><p>“不错,就是陛下。我要写信给李易,管他多要,可惜他那里没有鸽子送过来。”</p><p>张九龄说起鸽子,比较遗憾,他养鸽子了。</p><p>前些日子派人装着鸽笼送往长安,交给李易。</p><p>到时候李易有事情,或者朝堂上有事情,就放飞几只鸽子送信回来。</p><p>只是长安那边李易说也养鸽子,自己没见到,想来是送去边关了。</p><p>“张市舶;李东主还给了我不少治疗疟疾的药丸,他们有得疟疾的我不要钱给他们吃。</p><p>说是陛下叫人制作出来,给他们的,他们都很感激陛下。”</p><p>卫岳峰有信心,大家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搞好。</p><p>有六个得疟疾的山民,都被他用药丸给治疗好了。</p><p>“不错,就是陛下。我要写信给李易,管他多要,可惜他那里没有鸽子送过来。”</p><p>张九龄说起鸽子,比较遗憾,他养鸽子了。</p><p>前些日子派人装着鸽笼送往长安,交给李易。</p><p>到时候李易有事情,或者朝堂上有事情,就放飞几只鸽子送信回来。</p><p>只是长安那边李易说也养鸽子,自己没见到,想来是送去边关了。</p><p>“张市舶,按照已往的情况,过两个月,夷商会更多,当要防备有商人与夷人联系好了去其他海边交易。”</p><p>卫岳峰提醒,十税一的太高了,夷人宁肯付出半成的利给商人,还留下半成,比交税少。</p><p>毕构颔首:“此事容易,发告示,叫所有人知道,但凡发现有商人与夷人私下交易,举报者可得货物价值一半。”</p><p>“那可太好了。”卫岳峰承认这个办法好。</p><p>货物的一半简直逆天了,是许多当地人几辈子赚不到的钱。</p><p>相信告示一出,会有无数的人盯着各处,就希望抓到一个。</p><p>一夜发家,成为大家族。</p><p>卫岳峰知道,告示出来,商人们就不敢跟别人私下交易。</p><p>得到了一点利润和承担的风险差太多。</p><p>举报的人得一半的东西,官府会怎么处理商人?</p><p>没收交易的全部货物?想得太美了,官府会去抄家。</p><p>“不知今年的长安是什么样?”张九龄想念长安了。</p><p>他在长安的时候,就看着李家庄子不停地往外拿好东西。</p><p>走的时候水网建成使用,冬天过来的商人说是开始有雪橇。</p><p>卫岳峰摇头:“我回来的时候和以前差不多,不过城南的一大片地方修了房子。”</p><p>“明日问问。”张九龄端酒。</p><p>第二天,告示出来,让大家积极举报。</p><p>还派人到其他地方宣扬,识字的人少,主要是靠口头传播。</p><p>如他所想,不少山民跑出来,盯着,渔民更盯着。</p><p>盼啊,快来一个私下交易的,让我过上好日子。</p><p>商人们噤若寒蝉,太狠了,奖励越多,自己被抓住后挨收拾的越厉害。</p><p>“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