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只为立威新瓷器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来陶器了,来陶器了,大家过来领。”</p><p>晚上天蒙蒙黑的时候,一辆辆车进到城中,在各坊中转,有人喊。</p><p>长安的百姓和泥之后,一窑接一窑烧,烧好送过来一批。</p><p>李家庄子距离近,最为方便。</p><p>其他县远,路上要小心颠簸。</p><p>百姓不高兴地出来领东西,好些个人在嘟囔。</p><p>“早知道不与武功县的窑换了,每次都是晚上来,烧得变形的陶器不好挑。”</p><p>“属于废陶器,不知道扔了,给我们用。”</p><p>“其他县照着学,也就官窑和李家庄子出的陶器好,废的也有,李家庄子把废的额外送。”</p><p>“黑心,以后都不买他们的东西。”</p><p>听别人在那说,送东西的人也不吱声,跟他们没关系,他们只负责送。</p><p>一些坯子在烧制的时候会裂开、改变形状,裂开的不能要,变形的就被拿过来。</p><p>李易庄子上不好的陶器,同样拿过来,属于额外送,庄子用不上,扔了可惜。</p><p>碗不是那么圆,一样能装水、盛饭。</p><p>坛子烧完堆了,变成一个盒子,这东西百姓还很愿意要,拿着装水能喂鸡鸭。</p><p>官窑要脸,差的不往外放,砸碎掉。</p><p>其他县的当作不知道,赚昧心钱,反正是按照数目来。</p><p>百姓心中不满,却明白拿对方没办法。</p><p>能开陶瓷窑的有钱,还有一大群人。</p><p>消息传到李易耳中的时候是第二天早上吃饭时,过来买东西的商人说起昨天武功县的窑给出的次品太多。</p><p>原来是十个人有一个不好的,现在四个里就有一个。</p><p>“东主,城里的人都说咱们仁义。”宋德心情好,别人不给好东西,庄子给,还额外赠送。</p><p>获得好名声,出去打招呼别人都要夸一声。</p><p>“这么作,坏了规矩,不能任其施为,不然其他县的窑看到了,照着学,百姓在埋怨他们的时候,对朝廷也会有不满。”</p><p>李易似自语,又似对宋德说。</p><p>“东主说得对,可叫长安令出手?”宋德想到了官面上解决。</p><p>“当初又没签什么文契,只是一说,衙门怎么好去管?”李易摇头。</p><p>他觉得有些失望,人性的贪婪怎能如此?说好的交换,窑上并不吃亏,还有赚头。</p><p>结果得寸进尺,送来的陶器越来越差。</p><p>陶器要求的烧制温度低,又不需要上釉,何必干有损朝廷信誉的事情?</p><p>“东主,下次要签。”宋德跟着生气。</p><p>“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告诉窑里,准备烧一窑瓷器,我给新釉配方,烧一窑出来看看。”</p><p>李易对宋德说。</p><p>宋德丝毫不吃惊:“东主是想要卖瓷器?”</p><p>“哪有时间卖瓷器,那窑还留着烧砖、烧水泥。我作个样出来,让别人看看。</p><p>觉得好呢,就从我这里购买新釉,回去自己上。只卖兑好的釉料,不卖配方。</p><p>他们有本事自己拿着釉料推算出配方,我在公布,谁都别想吃独食。”</p><p>李易不相信那些人能够轻易从调制好的釉料中分析出成分,除非他们有先进的设备。</p><p>宋德没明白,东主要烧瓷器,然后卖釉,跟别人给百姓废陶器有什么关系。</p&。”宋德跟着生气。</p><p>“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告诉窑里,准备烧一窑瓷器,我给新釉配方,烧一窑出来看看。”</p><p>李易对宋德说。</p><p>宋德丝毫不吃惊:“东主是想要卖瓷器?”</p><p>“哪有时间卖瓷器,那窑还留着烧砖、烧水泥。我作个样出来,让别人看看。</p><p>觉得好呢,就从我这里购买新釉,回去自己上。只卖兑好的釉料,不卖配方。</p><p>他们有本事自己拿着釉料推算出配方,我在公布,谁都别想吃独食。”</p><p>李易不相信那些人能够轻易从调制好的釉料中分析出成分,除非他们有先进的设备。</p><p>宋德没明白,东主要烧瓷器,然后卖釉,跟别人给百姓废陶器有什么关系。</p><p>李易看管事发呆,笑着说:“想要买就把之前废的变成好的,废一个,补回去十个。</p><p>我李易出的主意,谁想搞破坏,我就收拾谁。</p><p>武功县是吧,他们被排除在外,他们的废陶器由其他想买的人补。”</p><p>李易说出自己的目的,今天出个主意,有人破坏,明天出主意,还有人在底下捣乱。</p><p>这不是跟变法一样了么?法是好法,执行的人不行。</p><p>他要叫其他人长个记性,凡是他拿出来的,谁不好好照着办,就叫谁垮掉。</p><p>毛病不能惯,垮了需要扶持,把废窑买下来就行了。</p><p>要么就别想利用那个窑烧瓷器赚钱,不然还有新料,一点点冲击。</p><p>宋德使劲点两下头,饭都不吃了,拿两个包子,边走边嚼。</p><p>去告诉那边准备空出来一个窑,等东主拿出新釉,再烧个几天出来。</p><p>李易慢慢吃,他有很多现在没有的釉的配方。</p><p>釉其实就是颜色,不同的釉在烧制之后展现出来的色彩也不同,还有混合着用的。</p><p>难度越来越大,李易那时的工艺技术高,除了特殊的变色烧不出来指定的,其他的都行。</p><p>现在的一个陶器价钱都不低,更不用说瓷器。</p><p>一文钱想买一个带漂亮花纹瓷器的碟子,做梦!</p><p>而李易那时,五毛钱一个批发,要多少有多少。</p><p>无数厂子抢着卖,甚至主动降价,以拿单子。</p><p>两元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瓷盘子和瓷碗,就能想出成本是多少。</p><p>按照已经出土的资料分析,把中唐和晚唐,还有宋时的釉拿出来,足够吸引很多人了。</p><p>现在就有个唐三彩就不错,不过那个是用来埋的,但单色釉拿过来一样烧瓷。</p><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