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未来行动成定局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吃饭时,杨环晋和黄贤荣给李易介绍着蜀地的风光。</p><p>李易以前去过,只是当时那里全是楼房,尤其是重庆最有意思,爬楼,好不容易爬上去,发现是一楼。</p><p>现在那里没有那么多的楼,都是山,除了益州那里的城比较不错之外,其他的地方很危险。</p><p>砍完树放木排,每年都会死很多人。</p><p>不在河里放,凭借陆路运输,累死的、出事死的人会更多。</p><p>“我那里就是路不怎么好走,到长安一般是走水路,从下面南边绕一大圈。”杨环晋说着喝口酒,感慨行路难。</p><p>黄贤荣跟着说:“听闻李东主你有很多好办法,修路到蜀地”</p><p>“没有,确实没有!”李易摇头,他可想不出什么主意修一条从四川出来的大路。</p><p>那边现在是官道、栈道、山道、小道。</p><p>多少年后,那里要说道路好,除非是铁路,其他的开车走,依旧危险。</p><p>道路塌陷、路边泥石流。</p><p>那种机械设备和人口发展需求的情况下,一条好的川路都难。</p><p>何况是现在,目前人口少,拿不出来修。</p><p>“总是可比现在好一些吧?”黄贤荣依旧希望李易神奇一把。</p><p>“过个几年,看看情况,或许能修一条正常行走的路,把山石直接炸开,而不是现在又凿、又烧、又泼水。”</p><p>李易想到用火药去炸,依旧困难。</p><p>大唐遇到大石头的时候,要么绕,绕不过去就烧,烧热的时候哗哗泼冷水,然后石头一层层的就炸裂下来。</p><p>“我等可就盼着了。”黄贤荣一听几年后,便不愿去惦记。</p><p>等吃完饭,李易送了二人一人一小罐辣酱。</p><p>加上成套的图纸和小模型和几十样正常的工具,送出庄子。</p><p>庄子上开始腾仓库,一百五十万斤盐,数量可不少。</p><p>李易不打算卖,他有用。</p><p>“李东主不是欺负人的那种人。”杨环晋回去后开会,对其他人说。</p><p>大家点头,反正一百五十万斤盐给出去了。</p><p>“来来来,大家商议一下种植蜀椒的事情,我跟你们说”</p><p>黄贤荣开始讲解李易要购买多少东西,和以后的种植。</p><p>那些东西只要种出来,长期供应,可比给出去的盐赚钱。</p><p>胡豆了、芥菜疙瘩了、蜀椒了,在蜀地不值钱,多。</p><p>运到别处卖,零零碎碎的不够人工和船钱。</p><p>如这次过年在路上过,一进长安,员工和帮工便拿了很多钱去勾栏和暗中迎门的地方消费。</p><p>大商人和管事有钱,进平康坊,昨天晚上突然就没有人迎接了。</p><p>进去找不到女子,听闻平康坊的女子们,在知道谁得罪李易后,找借口拒绝。</p><p>这回借口都不找了,就是不接待,有钱也不行。</p><p>“今天晚上去热闹,一百五十万斤盐的事情要传出去。”杨环晋决定带大家去玩儿。</p><p>“先把其他的盐安排一下吧,本地的盐商若是压价,我等可说好了,谁都不准降。”有人提议。</p><p>他们担心有人以他们得罪李易为借口压价。</p><p>或者是说新的打井技术出来,以后的蜀盐会便宜。</p><p>真正的战争开始了年在路上过,一进长安,员工和帮工便拿了很多钱去勾栏和暗中迎门的地方消费。</p><p>大商人和管事有钱,进平康坊,昨天晚上突然就没有人迎接了。</p><p>进去找不到女子,听闻平康坊的女子们,在知道谁得罪李易后,找借口拒绝。</p><p>这回借口都不找了,就是不接待,有钱也不行。</p><p>“今天晚上去热闹,一百五十万斤盐的事情要传出去。”杨环晋决定带大家去玩儿。</p><p>“先把其他的盐安排一下吧,本地的盐商若是压价,我等可说好了,谁都不准降。”有人提议。</p><p>他们担心有人以他们得罪李易为借口压价。</p><p>或者是说新的打井技术出来,以后的蜀盐会便宜。</p><p>真正的战争开始了,谈判很艰难。</p><p>另一头的庄子,李成器下午赶过来。</p><p>看到李易先笑:“易弟,这回赚了不少吧?”</p><p>“公平交换而已,我没欺负人。”</p><p>李易摇摇头,他知道外面关于他的传闻,宰相肚量、以德服人。</p><p>“对,咱的易弟从来都是好说话。只是一百五十万斤盐,庄子打算吃到什么时候?”</p><p>李成器帮着发愁,人家蜀上一次带过来的盐,可以供京兆府吃上几个月。</p><p>二十分之一,算是一个人口少点的县,吃半年还有剩余。</p><p>“再过些日子,庄子的事情安排妥当,许多盐要带走。缺人手,需要从长安里雇。”</p><p>李易说出个打算,要动身了。</p><p>直线距离一千多里,加上绕来绕去的道路,一个月能到地方就不错。</p><p>“是要去太行山东边?不如用漕运,漕运速度快,为兄给你联系,你出钱。”</p><p>李成器已经猜出来了一些情况。</p><p>听到大哥说有船,李易想到个事情。</p><p>“大哥,若是从灞水用船不行。”李易说半句,自己给否决了。</p><p>灞水连着渭水,渭水接黄河,黄河去河南河北的话要经过三门峡、小浪底,那路上太过危险。</p><p>“易弟,是不是那边干旱最严重?”李成器终究是问出来。</p><p>“嗯!关键不是干旱的问题,是人啊,从上到下,官员、百姓,愚昧无知。”</p><p>李易已经确定了,干旱,没改变。</p><p>“你去了有什么用?还危险,不如在庄子上呆着,安排别人过去。”李成器劝。</p><p>他不想让李易走太远,一个是习惯了有李易在庄子他过来玩儿,另一个是安全问题。</p><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