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崖龙取水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孙八郎流着鼻涕,吟道:“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我们闻声转头,纷纷楞着眼儿看他垂着长涕,在雾中吟咏而行。

  名叫利长的束发蓬松小子从草里拾起半个破碗瞧了瞧,见我在畔愣望,问道:“姐姐,你和庆次都是学茶艺的,他师傅是利休门下七哲之一的古田大人,你倆谁辈份高呀?”

  “她跟利休同个辈份,”有乐捡起半个调匙眯着眼看,说道,“她老师是茶道鼻祖珠光的爱徒,出家后称为‘清水寺一如’,亦即一如禅师。我记得好像跟‘聪明的一休’有些干系是吧?”

  我微笑回答:“教我茶艺的是‘聪明的一休’他徒弟的徒儿。”

  我师傅说,他师傅珠光幼年在净土宗寺院出家,因为违反寺规被轰了出来,当时,禅宗的重要人物“疯僧”一休宗纯,正在京都的大德寺挂单,珠光闻名前去拜师参禅,这是茶道形成史上一个重要事件。从一休那里吸取了禅宗的精华后,珠光将茶与禅结合,创立了“茶禅一味”。他讲究“谨敬清寂”,对门徒之一绍鸥有很大的影响,也对绍鸥的弟子千利休的影响甚大。

  随着禅意种“缘”的进入,茶道兴起“缘起缘灭缘终尽,花开花落花归尘”的意念,开始追求古朴。珠光“和汉无境”的思想,在他的晚年,影响了大将军义政的侍从能阿弥。珠光也从能阿弥那里充分了解东山“书院茶”以及东山御物精华,他的茶道思想有了进一步的飞跃,将平民流派“草庵茶”与贵族流派“书院茶”结合,再次提炼升华。

  拜师后一个很闷的日子,我在清水寺后边学参禅,顺便煎茶。遇到了有乐,一起跑去捞鱼,度过了愉快的一天。还撞到了他那位眼神疯狂的哥哥。

  有乐那位眼神疯狂的哥哥一看见我,就以睥睨的目光打量道:“我那三河的小兄弟说义元家里有一个才智高强新奇的小姑娘,可惜被信虎拐跑了,使他为之扼腕不已。就是你吧?”随即他伸手来勾我鼻子,笑觑道:“跑来京都干什么?有糖吃吗?”不过他也拐跑个人。我听说他后来把我师傅的孙女阿能带走了,让她去当了女侍头儿。

  那年二月初二,他又来了。偷偷带我去划船,然而天太冷,船也没划成,就只是乱买零食吃着四处逛,直到一大堆人来找他,密密麻麻地跟在后面。

  我十三岁这一年,信长拥护义昭入京,攻击胜龙寺城兵力达到惊人的五万之巨。受到了强大威慑的义继与久秀一起加入到支持义昭的队伍中,因为双方有着共同的敌人,三好三人众。

  二月二日,又称“青龙节”。

  每岁仲春卯月之初,斗指正东。“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

  龙抬头之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

  在蒲生他们家,这一天多以祭社为主,拜土地公。而祭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

  琵琶湖之滨,龙舟竞游,有乐他们全家却不在湖畔新落成的安土城过节,而是前往京都,进行所谓的军马演练。我失去家园之后的这一年,他们家一门、以及丹冠羽带飘飘的长秀、山内出师的名将一丰等旗下军团威风凛凛地巡行做军容展示。皇上亦有出席,整个朝廷为之动容。

  时为信长势力的全盛期。随即以藏匿村重残余为借口包围高野山,攻势凌厉。

  便在这一年,有乐初次公开出现在世人视野中。京都军马演练时,他所处的排位是信忠、信雄、信包、信孝、长益、信澄。据说他侄儿信澄先是排位在他前边,当时名叫长益的有乐只是给放在一门众的末席位置。经光秀提议,又改为让他女婿信澄退到有乐后边,让有乐先走。光秀揣摩对了其主公信长的心思。果然在次年火祭之典,年龄比信长小十三岁的末弟长益在排列中的位置被人们发现明显有变化,不但更加往前,而且超越了“一门众之首”信包。那天随信长巡行亮相的顺序是信忠、信雄、长益、信包。

  三河的家康那班关注京都形势的谋臣认为,这释放出一个明显的信号。

  龙抬头之后,信长向儿子信忠发出针对我家的大动员令。然而那时我没在家。

  历史没有清楚记载我离家出奔之后那段时期去了哪儿、跟谁厮混。义弘的儿子忠恒他老婆龟寿认为这是因为后来我让人把这段历史抹擦模糊了。不过一直跟在我后边的正纯说,他认为还是完全擦掉为好。

  在这帮家伙眼里,历史就是任凭最后赢家随意打扮的小姑娘。

  义弘不喜欢这样任别人打扮,他们家的人总爱亲自拿笔写他们记述的历史。义弘还出书了,甩了一手“好料”。由于他亲笔撰写的传记在坊间热销,除了义弘家更多自传及回忆录次第推出之外,他们九州那帮家伙还争着出回忆录、自传和家史。

  而且他们喜欢“独家爆料”,在他们出版的“旧记”里边嘲笑家康一伙赢家,甚至在追印刊行的“旧记增补”中说“独眼龙”政宗射杀了友军神保家的相茂,二百七十人被他杀到只剩七人,使“独眼龙”成为了诸侯们的笑料。

  然而义弘家压根没有参与这次大战,并不在现场。有人认为这只是类似于风闻书,并不是亲眼所见的记录。应该属于义弘家臣根据传闻所写,并未亲眼目睹和经历。家康这边推出官方说辞,称相茂是在与明石全登队交战而战死。并没有提到遭政宗射杀,无论“独眼龙”有意或无意。

  义弘他们说谎了吗?当时我在战场,得知相茂队受攻击后溃败,冲击“独眼龙”本阵,“独眼龙”部下按照军法不分敌我进行射击,使得相茂队溃灭,相茂本人战死。相茂的家臣最清楚此事,他们一直抗争。相茂死后,神保家遗臣曾就此事通过正纯他们向秀忠告状,要求对“独眼龙”政宗做出处罚。但仅仅七千石的神保家不能与六七十万石的大诸侯“独眼龙”相争,最终幕府没有对“独眼龙”政宗作出任何惩罚。

  义弘他们大量出书,给了人们不同于最后赢家随意打扮的另一个历史。而且在他们笔下,拼死作最后一搏、孤军冲击家康本阵的昌幸儿子幸村,以及元亲之子盛亲和他并肩战斗的伙伴胜永、全登他们才是真英雄。义弘及其家臣们用自己的记述,让这些英雄的事迹不被湮没。

  每年九月初九,人们都会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在义弘那边,除了登高祈福,更还热热闹闹地拜神祭祖。

  那年重阳,由于义弘之子忠恒继任家督,成为了“三州的太守”。义弘他们家里委派征服琉球王朝的总大将久高来送家乡礼物,并且陪伴饮宴祈寿。琉球人称为“吴济”的桦山家次子久高不仅武艺高强,在歌咏和蹴鞠方面造诣也颇深。由于久高与我们来往甚密,官位很快升迁,人们称他为治部大人、美浓太守。然而九州那边觉得他跟我们不应该这么密切,于是吴济这厮终遭他的主人忠恒疏远,请求增加领地被无视,晚年失意而死。

  据称姓吴的桦山氏本为义弘他们家的一族,义弘家族的祖先是自称秦始皇的子孙,亦即惟宗氏后代。其家族有不少分支,幸侃他那个伊集院氏属于这个古老家族的庶流,另外还有桂忠诠的桂氏,以及喜入氏、入来院氏等等,开枝散叶、根深茎茂。

  不过他们家并没满足,为了巩固九州那边的家业,一直谋求与我们联姻。尤其在“重九”这个赏菊的节日,他们盼望我能同意把养女菊姬嫁去义弘他们家。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从平安年代传承至今,平安一朝的王公贵族每逢九月初九便在宫中举办赏菊宴。

  这里的人们还在重阳节前一天晚上将棉布放在菊花上,待露水打湿后拿来擦拭身体,以此祈求长寿。宴席上多是吃茄子、栗子饭祭菊。

  由于我获封“从一位”,那年过节许多人都来庆贺。包括同样“从一位”的征夷大将军秀忠。

  这是女王以外的女子所能得到的最高位。处于正一位之下、正二位之上。由皇上亲授,乃是事实上的最高品秩。据“独眼龙”他们说,已属于公卿品秩与神阶之顶。征夷大将军隐退为大御所后,继续担任太政大臣的情形下也会晋升“从一位”。信长、秀吉、家康生前亦是“从一位”,还有义辉、昭实、前久大人这些公卿显贵。在我之前,秀吉正室夫人“高台院”,亦即北政所宁宁,于天正十六年受封“从一位”。在她之前,大约已经好几百年没有女人受封“从一位”。

  元和六年我获封“从一位”,仍然以“民部卿”身份兼掌法印。管理地方户籍、租税、交通、建设这些方面。因为需要负责朝廷的税收,因此是仅次于内务、吏部又称式部的要职。朝廷八省之一的民部省以“民部卿”为管领,下设有民部大辅、民部少辅、民部丞、民部大夫,这些才是具体理事的人。其他各部也是如此,例如藤孝曾任正五位下、兵部大辅,头顶上还有兵部卿。陶晴贤的主公大内义隆曾经叙任兵部卿。

  听说在我之前,似乎还没有女人掌过朝廷法印。

  由于“正一位”在我们这里俨然属于“死人专用”,历史上生前获得正一位的仅有五人,几百年来都没人活着获得,而绝大部分获得正一位者都只能是“死后追赠”。正一位的晋升是不能越级的,从一位应该是晋升正一位的必需资格。史上头一个获得此位的人是圣武皇上的母亲“大御祖”,时为神龟二年。第二个是皇族降籍的左大臣,名叫橘诸兄,以“从一位”晋升,也在圣武皇上时期,距我活着的时候近千年了。接着还有一位名叫“押胜”的太政大臣和名叫“永手”的左大臣,都是几百年前以“从一位”晋升。然后还有一个人是皇后美福门院的母亲,皇上的外祖母,也是几百年前获封。正一位“神圣”的地位这有点像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当中的一品,据说一品作为“上上品”只授予孔子这位至圣,而其他人是毫无资格的,最后形成事实上的最高品是二品。

  一家出两个活着的“从一位”,他们都为此高兴不已。不过我更高兴的是,孩子们的婚姻大事陆续都有了好着落。

  还记得上次全家一起过节的时候,想不起是哪一年了,当时在宴席上,我告诉秀忠,政长之女菊姬将作为正室,嫁给他与情人阿静瞒着老婆阿江在外边私生的儿子,亦即在我们甲州遗臣保科家长大的“老三”正之。这个孩子与昌幸家的英雄儿子幸村一样有个“幸”字,我们都敬佩他们祖父幸隆公,就让秀忠这个儿子取幼名叫“幸松”。

  他为了感念保科家对他的养育之恩,终生不愿更改其姓氏。

  由于秀忠的正室“崇源院”阿江善妒,而秀忠自己又是个极怕太太的男人,连侧室也没胆纳一个。因此在幸松出生以后,不敢养在城里,便将阿静与幸松母子托给信玄次女见性院照顾。后来见性院将幸松养育到七岁时,又交给信玄旧臣保科家的正光做养子。而正光的父亲正直,便是高远城的领主。我家灭亡那年,我父亲这位亲戚在深志城附近的平谷把守要隘,被领兵前来的有乐劝服弃城离开战场。

  正光是昌幸的女婿,娶了昌幸的第四个女儿为妻室,却没有儿子,虽然另有养子,不过在收幸松做养子后,就让幸松当自己的继承人,取名“正之”。正之十八岁时,因为秀忠的正室已死,正之才第一次与秀忠正式见面。我知道,以前他总是找机会偷偷溜去躲着看儿子。两年以后,正光过世,正之继承高远藩三万石。秀忠死后,正之的异母兄长家光对他颇为看重,先后让他拜领几十万石,还总是念叨说将来他的后代必托付给正之辅佐。

  正之是个很热忱的朱子学徒,并且爱向惟足这个“神棍”学习神叨叨的东西,我公卿品秩与神阶之顶。征夷大将军隐退为大御所后,继续担任太政大臣的情形下也会晋升“从一位”。信长、秀吉、家康生前亦是“从一位”,还有义辉、昭实、前久大人这些公卿显贵。在我之前,秀吉正室夫人“高台院”,亦即北政所宁宁,于天正十六年受封“从一位”。在她之前,大约已经好几百年没有女人受封“从一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