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三部九候脉 决生死邪疾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云亮挨着李华耳边轻轻说:“叔父,这位大哥我是这样诊断的,如果可以先开三副药吃三天再看情况,配合针灸会更好,如八卦针之艮兑坎对于少精方面的效果不错,还可以根据情况用坤兑坎隔开配合四隅位,具体您确定看看怎么做。那位姐姐看面色可能问题不大,不过估计肩膀什么的可能会有点酸痛,您看她时不时动一下手臂,肩膀向前倾斜,股骨外旋且前倾,骨盆不正,这个处理下可能对以后生育都会好很多,要不要我处理下呢?”

  李华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想了想,就按照李云亮的方去抓药了。

  李云亮对病人说:“大哥,我给你扎几针然后再开点药吃,坚持一段时间。以前没有生孩子只是缘分还没有到,缘分到了自然就会有宝宝的,不用担心。”

  要病人平躺好,扎上四隅四针,想找艾灸盒才想到这个时代好像还没有艾灸盒,看来要做几个艾灸盒先用着。李云亮做完这些,转身对那女子说:“这位姐姐,你可以暂时先不服药,我给你用手法处理下肩关节与髋关节吧,估计你肩颈臀部有点难受,就是不难受,也建议处理下,你脊柱骨盆都有点歪,股骨有点旋转。”

  那位大娘看着李云亮说:“小兄弟,你就是小刚说的他师傅吗?”李云亮有点没有反应过来,自己什么时候有徒弟了,忽然想到,应当是那个斜颈的孩子,到处宣传去了,笑了笑说:“大娘,那个小刚确实很懂事,也很聪明可爱,只是我现在还小,自己都还在学习中,暂时也没有时间,只是先答应以后尽量去带带他,您不要在意。”

  那个女子听说要用手法处理肩臀腿,脸红红的低着头没有出声。大娘说:“红妹,你不用担心,这位小兄弟很厉害,已经好多人说他有一双仙手,轻轻的捏捏揉揉点点就可以把病治疗好,身体歪的都可以捏正,并且还不痛。听小李大夫的,快去躺着吧,很快就好了。”

  可能是比较怕这个大娘,这女子红着脸没有说话,慢慢走到另外一张床上躺着。李云亮实际上在站着的时候已经看到很多需要处理的地方了,怕女孩子害羞,也没有在检查,直接复位了骨盆旋转的股骨,又打开了肋骨间隙复位了胸椎,把手臂及相关部位处理了下,就要女子起床说可以了,但是最好隔一天再继续来处理。

  那女子下床走到他丈夫身边说:“确实还不错呢,我现在一身感觉轻松好多了,开始左侧肩背总是酸痛酸痛的,现在好像不明显了,感觉身体都直了,希望我们真的可以有宝宝。”

  不知道什么时候刘琪美来到李云亮身边小声的说:“流氓!”李云亮莫名其妙的看着这个小猛兽,转身就向后边的房间走去,心里想,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反正很快她就要回家去了,眼不见心不烦。李云亮一个人坐在那里想着下一步怎么规划。

  努力想了想,东汉的金属相关,好像有资料记载:东汉时花丝工艺发展成熟。河北定州出土掐丝金辟邪两件,昂首仰天,姿态雄武,躯体用金片做成,金丝布成羽翅和斑纹,周身用绿松石、红宝石装饰,角与尾用粗细金丝缠绕,制作精巧,形象生动。还有掐丝金羊群、掐丝金龙等。长沙五里脾东汉墓发现金制首饰240多件,其中金手镯4件,由8至16根金丝扭成。江苏邛江东汉墓出土掐丝金胜7件均制作精美,金碧辉映。

  东汉初,南阳官员、发明家杜诗发明了水排(鼓风炉),利用水力转动机械,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水排的极大提高了冶铁质量和效率,是东汉冶铁技术的重大创新,也是世界冶铁史和机械史上的伟大发明,约早于欧洲一千多年。在铁器铸造方面,东汉时已熟练地掌握了层叠铸造这一先进技术。在河南温县发现的一座烘范窑,出土了五百多套铸造车马器零件的叠铸泥范。把若干个泥范叠合起来,装配成套,一次就能铸造几个或几十个铸件。同时,叠铸技术有重大改进,由原来的双孔浇铸,改为单孔浇铸。叠铸技术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原料。考古发掘资料证明,东汉时铁制用具已普遍应用到生活的各方面。铁钉、铁锅、铁刀、铁剪、铁灯等的大量出土,就是有力的证据。铁制兵器开始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西汉中期以后,当时出现了一种新的冶炼钢铁技术---“百炼钢”。

  东汉时期,在冶铁手工业中已经使用煤(石炭)做燃料。在河南巩县的冶铁遗址中曾发现混杂了泥土、草茎制成的煤饼,说明煤已被用来炼铁。巴蜀地区还利用天然煤气煮盐。

  由此证明,东汉时期的工艺水平及相关技术还是不错的。该怎么样根据这个时代开展下一步呢?

  如果您知道,请告诉我......如果您喜欢,请告诉更多人......第六章分享了:经方入门实战辨证施治之六经八钢辩证大纲要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