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空耗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首诗是元稹写的,有些人可能没读过,元稹这个诗人,有些人也可能不知道。

  但一定知道这两句诗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若是司马相如是贱,元稹则是渣。

  先弃贫贱之所爱,娶高官之女,高官之女死后,信誓旦旦的写下这首“谢公最小偏怜女,”转头几十天后就和大自己十几岁的一个女人好上。

  对沈默影响最深的诗,元稹与徐志摩,只可惜、可叹、可悲,两个人都是渣男。

  见着了儒家满口道德、爱情、道德,原来都是让别人遵守道德,爱情原来都是让妇女为他们守节,哈哈哈!

  天下高官者,几人是道德君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李绅?他悯农么?他就是个贪官。

  历史之记载,女子为男子守节,屡见不鲜,至于男子为女子守节?屈指可数。

  (男子得了高官厚禄之后,还为女子一心一意,虽然少,但是有的,这里这么写倒不是让读者们不要去相信真情与儒家真意,只是剧情需要。)

  沈默自己也知道,他沈默读的书是不少。但离参透,还远呢。他还喜欢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解读古人,自然也就有所偏颇。

  但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人对世界的了解,就是由他的偏见所构成的。

  他人如此,沈默如此。

  沈默确实爱极了儒家。

  爱极生恶,更不信矣。

  所以他才有人性本小之说,认为人性本就是自私狭隘,偏亲爱戚的,而平日所见,多是如此。

  沈默不是没有见过一心为公的人,不是没有见过善良的人,可这样的人,往往下场都不算很好。

  上一世,zb没有良心,这一世,世家...沈默没有见到,但以史为鉴,世家有良心的估计比zb的还少。

  尔后,沈默学道,倒有了道家三分不争之意,但前世,大争,父母之信,爱人之亲,清净无为,怎么能符合世情?

  只因挚友是消防员,他见挚友入了火海再无回返,亲人一生为医,行善为德,却只因一次不能医治病患就被打伤,心哀如死。

  儒释道!读完,才知皆是空耗。

  人心,难救!

  法律完善,社会繁荣。可文明并没有进步。

  很多人推崇法律,主张严刑峻法,沈默曾经也是这一主张的支持者。

  只是再次捡回儒家,才知道,法律虽好,束缚不住人心,法律越繁杂,道德越低。

  所谓法律,就是道德的最底线。

  法律说,不能杀人,故而杀人不为善,法律说,不必救人,故而不救不为恶。

  文明所载,文化所承,难道都是假的?

  今天,自长大以来,沈默少有的被教育了一顿。

  要进步,要改进,可他沈默,既弃不了旧礼,又提不出新规。

  以自己的聪明争强好胜,让一个长辈贤者给他颜面,他沈默凭什么?

  因循守旧是他,狂妄自大也是他。

  二更啦。诸位哥哥姐姐,看到书的,有票票的,麻烦给个票票,不然给个收藏也是极好哒!默默拜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