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凉平杨忠受爵,得质子蜀王心定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且说成都之事,自葛晨周兵败身死、败绩传来之时,恭便焦躁不安,只恐事败。急与众人计议,欲将罪责尽推葛晨周后,与尔朱荣罢兵言和。

  赵琛等人闻之,皆以晨周迎主有功为由,力劝不可,然元恭却不以为意。

  赵琛知晓后,便与益州旧臣跪于殿外乞求。半日暴晒,群臣哀嚎。

  席贤恐事成难,遂劝元恭权衡利弊,莫使益州旧臣离心。

  元恭亦知其深意,于是追授葛晨周翼侯谥号,赐其子葛怀永昌侯爵。赵琛等臣见之,方才罢休。

  数日后,郑旭升攻克汉中,捷报传于成都。

  元恭闻之,大喜过望,急召众臣设宴庆贺。

  见臣已至,恭笑谓众臣道:“开疆拓土,平叛乱贼须得看孤王府骁将,他臣莫能比肩也。”众臣闻言,心下略有不服,未做回应。

  席贤赶忙圆场道:“主公之言,乃激励之辞也,望诸公莫疑。”

  赵琛上前拱手行礼,道:“我等自知也。然王上此言稍加偏颇,治国定邦非靠一家即可成事。王上若有鲸吞寰宇之心,清平乱世之志,应胸怀天下,广纳忠良,如此方可成事。”言罢,跪地不起。

  元恭见此扶其起身,笑慰道:“闻卿所言,足见忠良也。”至此,恭对益州旧臣虽有不满但再无轻视怠慢。

  后赵琛此言被郑旭升知晓,二人渐生嫌隙,再难相合。

  七月初,郑旭升与凉使于汉中相汇。闻凉军大捷,旭升欣喜不已,于是召令三军班师,与凉使共往成都报捷。

  信早至成都,元恭闻关中已被杨忠所得,心中顿生忧虑,恐其势大反叛,故不及用膳,便召众人相商。

  片刻后,见群臣已齐聚议事殿,元恭问道:“孤闻杨忠今取关中,拓地千里,其得如此之势,怕是已有不臣之心,今既遣使报捷,想来必是邀名耳。孤不付其职,于理不合,然若付其功爵,便是允其正名,恐他如前者尔朱荣般,孤再难制矣。不知众臣有何对策,可尽明言。”

  席贤上前拱手道:“雍州兵马强盛,纵杨忠克之,亦是惨胜。为防其有崛起之势,不若密令郑旭升率军北伐,趁敌不备之际,一举夺之。”

  未及元恭答话时,赵琛便出言阻道:“杨忠奉王上之命讨贼,今其既胜,便是有功之臣。王上若无端讨伐,只恐失信于天下,致使忠良寒心,他日再无贤才相投。且我军出征日久,军心思定,万不可再举刀兵。”众臣闻言,皆附其议。

  元恭见此,心下已有决断,起身道:“群臣所言有理,孤当用之。”于是召令左右早做准备,设宴以待凉使及大军班师。

  见众人已应允离去,恭遣人唤住席贤,将其引入后殿,屏退左右后,谓其道:“益州旧臣自持迎孤有功,近日几多冒犯,孤实难忍也!不知卿可有良策应对乎?”

  席贤道:“生杀予夺皆在主公,若是有心除之,一道诏令便可。然臣观赵琛言行,不似欺主权臣,其所上表奏,亦属忠良之言,主公可多纳之。”

  恭闻言不悦,喝道:“如卿之意,他之进言,孤岂要处处遵从乎?”

  席贤大惊,急道:“此非臣意也。若他日益州旧派合力犯上,臣定为主公阻之。然依今日局势,主公乃外来之主,若无根基恐难久立,不若与蜀中世族联姻,以保社稷稳固。”

  元恭称善,问其可有人选。

  席贤道:“犍为郡武阳宋氏乃世家大族,门生故吏遍布蜀中,与之联姻可保昌盛。臣闻其宋氏族长宋开捷育有一女,年方十七,温婉贤淑待字闺中,正可为世子妃。”

  恭打趣道:“既如此便如卿意,莫不知卿与宋开捷可有旧乎?”

  席贤笑道:“宋开捷乃臣故友也,其早有报国之心,今正好借此引荐。”元恭闻言欣然应允,遂派遣席贤权行此事。

  主公,若是有心除之,一道诏令便可。然臣观赵琛言行,不似欺主权臣,其所上表奏,亦属忠良之言,主公可多纳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