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三进福溪(2)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座土寮掩映在竹丛中。

  在山边孤独地立着,山脚下有着连片的湖塘包围着它。

  从留下的湖塘数量可以猜测,这里原来是一个繁华的造纸作坊群。

  随着竹纸用量的锐减,绝大部分人早已移到山外面,寻找新的职业,山中只剩下唯一的张家作坊还在维持着传统的手工纸经营。

  当地的报社派了一名外联人员小梦陪我们前往张哲文家。

  张哲文的孙子在路口迎接我们,小梦和他很熟,叫着他的小名欢欢。

  小郑的大箱子成了欢欢和小梦争夺的对象。

  放下箱子,小郑并未急于进屋,围着屋子转了几圈,我放下脚架,急着进作坊里寻找张哲文老人。

  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着搬运竹料,屋子不大,按照人工踩料、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这几道工序,分配屋子,很快我走完了作坊,也没有找到老人。

  我问欢欢,爷爷在不在这儿?

  他说回县城里去了,现在很少在作坊里,县里买了新房子,就让他住在那里了。

  小郑很快列出了拍摄的单子,指挥着工人把黑布拿出来把屋子杂乱的背景都围上,说今天全部布置好,明天正式开拍,可能需要两天时间。

  欢欢问需不需要换衣服?还是就像现在这现穿着普通的衣服?

  小郑说就这样家常点,不要紧张。

  吃饭的时候,我和欢欢交流:明天一早把爷爷接过来,他才是这次拍摄的重点。

  欢欢说早和爷爷说好了,明天县里有亲戚送他过来。

  想到王文兰契约之谜,明天一早就能解开,心中释然。

  算算离合同到期还有十个月,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小郑当然特别的兴奋,他认为明天谜面揭晓,也是值得拍一拍,可以不发表,只做纪录。

  最重要的是合同兑现了,多少他会拿到一笔奖励,这样买房子的钱就宽裕了些。

  中餐是欢欢的妈妈和媳妇操持的。

  在院子里摆了一桌农家饭菜,先端上来的是一罐泡猪腰,“重口”的猪腰被炮制得膻味全无,算是开胃汤,然后是一道当地名菜清炖河田鸡,自家养的土鸡,肉香清甜,汤面浮着黄亮亮的鸡油,小郑啧啧赞道:

  好多年没吃到这么地道的土鸡。

  一盆簸箕粄也是当地著名的小吃,将碎米粉稀释成米浆,用小勺把米浆均匀地舀到簸箕里,再放入锅中,蒸至锅中的水开后,揭盖取出簸箕,趁热将簸箕上的“米浆”剥下。又白又薄的薄米饼,再包上煮熟的配料,鸡蛋炒韭菜,四季豆炒肉等,卷起来如玉带一般,再淋上葱油,配着一碗紫菜蛋花汤,几根下肚,小郑就开始揉肚子了。

  我问欢欢,围绕着屋后的两座小山大约有多高?他说没量过,山上种了茶,应有百米高吧?

  我和小郑请个假,说到对面两座山上看看。

  他交给我一架相机,调好自动档,让我别白爬山,顺便给草寮拍个全景照。

  进山的路口边竖着一块石头,上面写着萝山茶场。

  这里的茶叶品种属于制作铁观音的品种,秋茶也是应季的茶,它比春茶味道更浓郁,爱喝茶的人喜欢的是秋茶的口感。

  采茶工作在早晨露水晒干时己经完工,山上空无一人。

  捕虫用的木柱子立在每一垄的入口处。

  我环视四周,高大的树种都是桂花树,再没有其它杂树种。

  如果王文兰曾经被埋在这儿的话,早无地址可寻。

  我用相机镜头?他说没量过,山上种了茶,应有百米高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