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三进福溪(1)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室外是一口长方形的湖塘,工人们注水入湖。

  竹林婆娑,鸟群开始晨起,先是一只鸟开腔,然后是数只,最后是一群。

  它们滑出竹林,散向天空,开始了一天的觅食之旅。

  妇女在户外剥竹麻,她们挑选嫩竹子,削去青皮,切成一米长短,并剖成片,工人再将竹片由下而上,一层竹片一层石灰排列整齐。

  静等四十天后,妇女们洗去沾在竹片中的石灰残留物,再次将竹片排列整齐放回湖塘,注水浸泡。

  再剥去竹节、竹膜、青皮、粗根等杂质后,挑至造纸作坊,把发好的竹料放入踏料槽内,由两人力用双脚合力踩踏,用槽把打成浆。

  这是一个枯燥的活计,工人们手握吊索,反反复复,赤脚将竹料踩成稀烂的纸料,把竹麻中的纤维完好无损地剥离出来,这样打出来的纸浆,竹纤维完整地保留,纸张才有韧性。

  工人用对歌来打发:

  早晨爬起天晒霞,哥俚出门踏竹麻;

  不晓得哥俚,挣钱这么辛苦;晓得在屋下,搭妹啜擂茶;十八老妹,生得嫩皙皙;好比

  冬瓜,刚刚削了皮;一身脱开,无个跳蚤口,我哥俚,怎么舍得你?

  在歌声中,脚下的浆水发出厚重的咕噜噜的水泡声,充满着力量。

  在竹浆在纸浆槽内,由纸工和扛尾工,两人合力共同抄起纸帘。

  女人用刷子刷净墙面,湿漉漉的竹纸被一张张地贴在土墙上,等待着自然晾干。

  它被从墙上轻轻地揭下来,放在桌上,裁纸刀从纸中穿过,发出了干燥软腻的声音,一双手抚摸着纸张,洁白如玉。

  小张从网上找到这段玉扣纸的制作过程。

  我们将要去的汀洲张哲文的家族,就是当地玉扣纸的千年传承者。

  老高信守承诺,发来他调查的资料。

  第一部分是关于张哲文这个人,在两省系统中查到仅有5人符合年龄标准。第二部分关于福溪地点的资料,在江西和福建仍然叫这个名字的村庄或集镇也仅有十多个,这样范围又缩小了一圈。

  如果张哲文住在福溪的话,人名和地名重叠,符合条件的,只有一户人家。

  小梁问什么时候买上车票,组织大家三进福溪。我说等等小郑,他到后我们立刻就出发。

  小郑却让我回京,说有要事商量。

  他开车到机场来接我,说先陪他去看相中的房子。

  没想到这么快他就落实了人生大事中的最大一单投资。

  从机场出来上四环线,再上五环,走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走入了京西大道。

  京西大道的两边种着地柏,护着水沟,四边都是低矮的楼房,西郊机场位于这儿,所以周边没高楼,视野十分开阔,道路直指西山,在空气清透的天气里,能看到西山上的树木与山上的亭子。

  当年这里是运煤进京的大道,西山群峰中,遍藏乌金。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奔向阜成门进京。

  当年的老舍笔下的祥子被拉差,在这里偷了三匹骆驼才逃出官差,因此被称为骆驼祥子。

  拉煤的队伍从西山脚下的村庄里经过,元曲作家马致远曾创作一首小令: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述的正是京西古道上的景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