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二子乘舟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伋子死了,而宣姜的儿子却继位了,卫国的大夫及国人缅怀伋子,对害死伋子的宣姜充满愤恨,而这种愤恨也祸及到卫惠公。

  前697年,卫国国人发动暴乱,并联合起来赶走了卫惠公。

  卫惠公其实也是个受害者,自己什么也没做,但是却因宣姜的缘故而被驱逐,实在是没地方说理。

  那么能逃亡到哪儿去呢?母亲是齐国人,自然投奔齐国最合适,于是卫惠公去了齐国。

  此时齐国的君主齐僖公刚去世不久,齐襄公刚刚上台,对于这个外甥不能不管,于是就接纳他住了下来。

  然而卫国此时处于没有君主的真空状态,于是大夫们一商量,决定拥立伋子的同母弟弟黔牟为君。

  现在有个问题就出现了,宣姜没有跟从卫惠公逃亡,那该怎么处理她呢?

  按常理来说,宣姜这种情况要么被处死,要么就该被废为庶人。可是,宣姜是齐国的女公子,齐国君主齐襄公的同父异母的妹妹,而齐国是得罪不起的。

  因此卫国大臣们紧急磋商,最后还是决定对她所有待遇不变,依然留在宫中居住,实际上就是软禁了。

  卫国人觉得这样处理宣姜已经很圆满了,但是有个人对此还不满意,这个人就是齐襄公。

  齐襄公觉得自己的妹妹还很年轻,不能就这样开始守寡了吧,必须要给他找个满意的归宿才行。

  伋子的母亲夷姜当年为卫宣公共生了三个儿子,除了伋子和黔牟外,还有一个名叫公子顽,史称昭伯。

  相传公子顽长相俊美,人品德行出众,在卫国甚至在国际上名声都很好。

  公子顽比伋子小不了多少,所以他的年龄应该跟宣姜相当,于是齐襄公便把目标锁定在了公子顽身上,他要让宣姜这个小妈许给公子顽。

  这种想法出自齐襄公,一点也不奇怪,他的思维一直不正常。

  齐襄公把想法跟宣姜一说,宣姜当然愿意,毕竟自己还不算老,还有大把的青春可以挥霍。

  可是公子顽却接受不了。

  公子顽的夫人确实也刚刚去世,是该另续一房,但是打死他也没想过要娶宣姜,一是因为宣姜那是他小妈,而且这个小妈还给父亲生了两个弟弟,自己娶小妈虽然在当时不算什么,但是公子顽讲礼义廉耻,自然不愿意这么做;二是自己的亲大哥是让这个小妈害死的,于情于理都不能娶这个仇人!

  可是国家的利益高于自己的利益,在齐襄公和黔牟的双重压力下,公子顽最终无可奈何,还是把这个“小妈”娶回了家。

  然而《诗经·国风·鄘风》中却有一首《墙有茨》的诗,是当时卫人讥刺公子顽私通国母宣姜,唾骂其荒淫无耻的诗。从这里可以看出,公子顽并非是受迫,所以历史的真实性真的很难说清楚。

  对于宣姜的不能从一而终,卫人也多用诗歌来讽刺她。

  《诗经·国风·鄘风》中就有一首《君子偕老》的诗,是通过描写宣姜外在衣着的华美,反而讽刺其内心淫荡,不能与卫宣公“偕老”的诗歌。

  虽然卫人对宣姜深恶痛绝,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宣姜嫁给公子顽,这却成就了一桩美事,史书上记载,他们俩之后一直很恩爱,还共同努力生了五个孩子。

  这五个孩子中老大齐子夭折,老二卫申和老三卫辟疆后来都当了卫国的国君,也就是卫戴公和卫文公,而两个女儿一个做了宋国第十九任国君宋桓公的夫人,一个做了许国第十三任君主许穆公的夫人。

  许穆夫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爱国主义女诗人,日后会专门介绍。

  应该说黔牟完全按照齐襄公的意思处理了两国的矛盾,齐襄公很高兴,到此两国应该平安无事、和平共处了。

  卫国、齐国都满意了,可是有个人却快被气疯了,那就是卫惠公。

  卫惠公毕竟是卫国的君主,就这样被赶下台,他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眼看齐襄公跟卫国商量,决定拥立伋子的同母弟弟黔牟为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