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庄公小霸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此时郑国军队有三万之众,分为三军,分别由祭足、原繁、泄驾统领。

  原繁为郑庄公的庶出大哥,地位尊贵;泄驾为郑庄公的庶出弟弟,地位自然也不低,郑庄公能让他们领军也充分说明了对他们的信任。

  郑庄公让三军从正面牵制住南燕军,同时又暗地里命自己的两个儿子曼伯和子元率领制邑的兵士绕到南燕军的后方,突然发动了偷袭。

  南燕军一门心思对付前方的郑国三军,却没有防备后方的郑军,因此被打得大败。

  因此《左传》里说:“不备不虞,不可以师。”意思是不防备意外,就不能够带兵作战。

  “以备不虞”,这个成语从这里演化而来,意思是以防备预料不到的事。

  南燕惨败,卫国孤立无援,只得求和。

  面对卫国的主动顺服,郑庄公一反之前强势之态,欣然接受了求和请求。

  在此之后,郑庄公收敛了许多,不仅不再对外攻伐,还主动向周王室示弱。

  前717年,郑庄公竟然在时隔多年之后亲往洛邑去朝见了周桓王。

  周桓王因之前的事对郑庄公旧怒未消,于是不按诸侯礼数接待他。

  见周桓王如此行事,周桓公赶紧向他进言说:“我们周室东迁的时候,完全依靠晋国和郑国。好好地对待郑国以鼓励其他国家,还恐怕来不及,何况对郑不加礼遇呢?如果像这样冷遇郑伯,从此郑国不会再来了。”

  虽然周桓王不待见郑庄公,但是毕竟郑庄公服软了,王室也不好再这么僵着,于是保留了郑庄公的职位,又过了两年才正式任命虢公林父为卿士,从此周朝开始由两个卿士共同执政的时代,虢公林父为右卿士,郑庄公为左卿士。

  有人会说,既然王室不想让郑庄公当这个卿士,那郑庄公不要这个虚名就是了,干嘛非要如此低声下气?

  其实,这恰恰体现了郑庄公的高明之处。

  确实,这个卿士是个虚名,可是这个虚名却很管用。有了这个虚名,就可以假诏天子之名以令诸侯,以后可以用这个虚名来肆意征伐,所以郑庄公的这个微微的服软,却能换回巨大的利益,这当然是他的高明之处。

  有了盟国的支持,有了天子之名,之后郑庄公就要一门心思做强做大自己的事业了。可是这时候却有一个极其艰难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地理条件的制约。

  郑处于四战之地,南有蛮楚、北有强晋、西有东周,郑国无法与之争锋,只能向东发展,而东邻卫、曹、宋、陈、蔡等国,其中宋国国大爵尊,在东方小国中又有号召力,因此构成了郑国发展的严重障碍。

  鉴于这种情况,郑庄公接受了祭足的建议,把向外用武的目标定于宋国,这也是在当时情况下的最佳战略。

  当然这个目标的订立也源于宋国对郑国不断的侵扰。在郑国发展这些年,宋国一直攻打郑国的长葛(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这个地方,最后还真把长葛给占领了。至于为什么攻打长葛,我们以后会提到。

  所以旧仇新恨加上国家的大战略,打宋国成为了必然。

  在王室郑庄公虽然被分走了一半的权力,但名义上还是周朝的卿士,于是这次他打着天子的旗号攻宋,不仅有号召力而且名正言顺。

  有了攻打宋国的目标后,郑庄公就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了。于是郑庄公借王命向诸侯国发出召集令,要求各诸侯国一同讨伐宋国。

  召集令下发后,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只有自己的盟国齐国和鲁国决定发兵跟从,而像蔡国、卫国、郕(chéng)国等国家都明确表示不遵从。

  不过有齐国和鲁国已经足够了,郑庄公要的只是这个王命,其实凭借自己郑国的实力收拾宋国也是绰绰有余。

  齐、鲁处在宋国的东北部,郑国与齐、鲁建立长久而稳固的同盟关系,就形成了对宋的牵制那郑庄公不要这个虚名就是了,干嘛非要如此低声下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