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平王东迁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秦襄公从此受到巨大利益的驱使,更加致力于兴兵对抗犬戎。后来秦国利用一百年左右时间彻底击溃了犬戎势力,犬戎男壮死伤大半,秦国不仅夺了岐、丰一带,还占了犬戎的地盘,一跃成为大国,我们之后讲秦国历史的时候还会专门提到。

  那么犬戎是不是从此便消失了呢?当然没有。

  犬戎剩余的族群逐渐向西北方向迁徙,这促进了亚欧民族的融合。近代有学者大胆的指出,意大利人的先祖——古罗马皇帝凯撒大帝、政治家安东尼等都是中国古代犬戎族的后裔,而从意大利考古出来的陶器上可看到,当时的古罗马人还拖着长长的尾巴,而这正是犬戎族的形象。

  在这里不去过多的评判这种观点正确与否,只是为诸君提供一种更广阔的思路,也许部分欧洲国家的祖先说不定就来自中国。

  言归正传。

  因洛邑在丰镐的东边,所以历史学家将东迁之后的历史称之为“东周”,而把之前称为“西周”,从此大周王朝被分成了两个阶段。

  “平王东迁”不仅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也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东迁之时,因为大量的丰镐百姓没有跟从,因此在洛邑建都的时候,只能依靠周围诸侯的力量,也就从此刻开始,周王室就落入了诸侯的掌控之中。

  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大幅度衰落,已经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做大。因为周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也逐渐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群雄争霸的局面。

  平王东迁这个历史事件告诉我们以下几个道理:

  一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一味逃避。平王东迁有他的客观原因,比如天灾人祸,但问题的根本还是出在主观。平王没有深入的分析当时的形势,如果是在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比如秦朝往后的朝代,迁都就迁都吧,最多就是费些人力物力财力,对于政权的稳固,说不定还有帮助。但周朝不一样啊,你迁都就相当于到了诸侯国的地盘上了,就会处处受人制约,哪如在自己的“天府之国”来的自在?虽然面前有很多困难要解决,但不是不可以解决的,但如果迁都,就相当于把自己扔入了虎狼之地,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所以,在人生遇到大事的时候,一定要头脑清醒,知道什么才是那个“根”,抓住主要矛盾之后,明确目标,投入全力解决当前问题,才能够化险为夷。

  二是身边敢于唱反调的人提出的意见往往是真知灼见。平王身边有个周公,这个位置上的人应该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绝对可以相信。从武王身边的周公旦到之后十几世,都是兢兢业业为周朝出谋划策的。如果连这样可以信任的人的话都不能认真思考,说明平王也过于愚昧了。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说的话可能不是那么入耳,可能跟你的想法相违背,但是请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他的话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从你的角度为你着想,往往都是“忠言逆耳利于行”啊。

  三是“把握时机”与“坚持不懈”是取得成功的两大法宝。幽王自做孽,烽火戏诸侯,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再来帮他,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般人的思维。可是总有人是逆向思维的,别人不帮的时候如果真出事了,自己出面帮助了,这时候的帮助就是雪中送炭,被帮助的人就会感恩戴德。就像那四家出兵勤王的诸侯,只有他们相信了都城被犬戎占领了,坚持不懈的甘愿“上当”,结果抓住了时机表现了自己,拯救了周朝,于是受到了周平王的封赏,才有了这几家诸侯国以后的发展壮大。可见,把握时机与坚持不懈并不矛盾,把握时机需要眼光的准确,坚持不懈是在目标确定之后的一种追求态度,两者的融合与传续,才是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