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政治智慧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周襄王不知道管仲葫芦里买的什么药,但是管仲是齐国的国相,受诸侯尊重,他说的话肯定没错,于是就按他说的下达了命令。

  于是,天下的诸侯们便纷纷掏出黄金来,争先恐后地抢购。能够陪同天子出席这么大的盛会,黄金算什么,再贵也值!

  于是包茅的价格顿时出现井喷,一口气上涨了几十倍,一捆可以卖到百金。

  因此,天下的黄金就象流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周天子仅仅在这三天时间卖茅草的钱,就已经相当于他七年的收入了。

  第二个和第三个例子说的是,利用天子独一无二的权势,对于本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通过另一种稀少的途径进行售卖,从而获得翻几倍的的利益。这是商人利用权势为当权者盈利的经营方式,管仲利用这点为王室敛财,从而更加获得王室的认可,可谓为齐国的霸主地位不遗余力了。

  当然这些例子并非出自正史,真实性有待进一步核实,但是这已经从侧面反映出了,管仲确实是个经商的奇才,他将经济规律运用到政治和军事的能力已经近乎完美,这个能力几千年来无人出其右。

  管仲第三个方面的政治智慧,就是管仲他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用在了政治上。

  人生阅历只有通过时间的沉淀,经历的事情多了才能获得。有则成语跟他有关,叫“老马识途”,记录在《韩非子》里。

  前663年,北方的山戎民族建立的孤竹国侵略燕国。

  山戎我们之前讲过,他们主要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也就是燕山一带,以林中狩猎和放牧为主。山戎民族一度发展迅速,曾建立了孤竹、令支、屠何、无终等国,也经常袭扰中原国家。

  这里的燕国是指北燕国,它离山戎最近,所以经常成为被攻击的对象。由于本国军事实力较弱,所以燕国国君向大国齐国求救。

  齐桓公此时早已实施他称霸的伟业,本是同根生,这种忙是必须要帮的,于是亲自率领大军前去救助。

  齐桓公的军队赶到燕国时,山戎的军队已带着掠夺的财物,逃回了孤竹国。

  齐军于是兵围孤竹国,孤竹国见齐国来势凶猛,硬碰硬自然没有好结果,于是派人诈降齐军,献上去袭扰燕国的将领的首级,并谎称孤竹国国君因为害怕而弃国逃往沙漠。

  齐桓公杀得兴起,于是以降将为前部,率军追赶。

  孤竹国降将一看齐军没有撤退的意思,于是将计就计,将齐军诱入荒漠,自己则乘人不备逃之夭夭。

  此时天色已晚,放眼望去只见茫茫一片黄沙,根本没有道路。无奈之下,齐桓公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行军。

  不巧,到夜间的时候,沙漠中突然刮起了风暴,顿时漫天黄沙,齐军前后队首尾不能相顾,于是自此走散,失去了联系。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齐桓公有些不知所措,忙向管仲求教解危之计。

  管仲沉吟片刻,之后让兵士将盾牌围成喇叭形状,使其面向四周,然后聚集所有锣鼓,让勇武之士使劲敲响,使得锣鼓之声震天动地。

  管仲的扩音喇叭确实起到了效果,走丢的后队听到了锣鼓之声,于是循声而来,最终得以重新聚拢。

  队伍是没散,可是走出沙漠的路还是没有找到,此时天黑,更是无从寻觅,于是管仲索性命令安营扎寨,等到天亮再行寻找。

  可是天亮之后,沙漠中炎热异常,齐军所备水源不足,一望无际的沙漠让全军将士开始焦躁起来。

  管仲同样心急如焚,再这么下去必然军心不稳,此时如果有个向导就好了,可是这茫茫沙漠,连只飞鸟都没有,何来向导?

  正焦急间,管仲看到了自己的战马,顿时心中欢喜,忙向齐桓公建议道:“臣听说老马识途,燕马多从漠北而来,也许熟悉此地,君主不妨令人挑选数匹老马放行,或许可以寻见出路。”

  齐桓公依其言,命人取数匹老马,放之先行,军队紧随其后,最后竟真的走出险地。

  能够得知“老马识途”,这跟管仲曾经颠沛流离获得的生存经验有很大关系,而这次他就让这些人生阅历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当然,管仲的政治智慧还在于他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这一点我们在之后会穿插讲到。

  管仲的政治智慧,对当下来说,也确实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正是因为有了管仲,齐国在这二十多年间整体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升,诸侯国也都表示佩服,齐国的威望就此上升。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