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称霸之路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前681年,齐桓公召集宋、陈、蔡、邾四国国君,在北杏举行了著名的“北杏会盟”,从此齐国首开以诸侯身份主持天下会盟的先河。

  然而这次齐桓公召集的可不止这几个国家,而从来的诸侯国来看,除了作为主题国的宋国是较大国家外,其他三国不是国家弱小,就是位置靠近南方,真正的中原诸侯国,例如郑国、卫国、鲁国等根本没有听从齐国的号令。

  这自然使得“北杏会盟”的含金量大大下降,同时也表明齐国在当时还未有那么大的号召力。

  为了尽快确立真正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急需要通过国际间的表现来树威,特别是征服那几个没有顺服的中原诸侯。

  首先便是收服离齐国最近的鲁国。

  对于鲁国这个老对手,齐国这次采用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办法,先用军事威胁,即用强大的战力夺得鲁国的土地,使鲁国没有还手之力;之后在柯地与鲁国进行会盟,借此归还抢占的土地,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使得鲁国顺服。

  结果虽然出现了曹沫劫盟这样的小插曲,但是总体来说实现了齐桓公的目的,那便是拿下了鲁国这个多年的宿敌。

  就在齐桓公如火如荼地进行他的收心计划的同时,让他没想到的是,即便是之前已经归顺的宋国,此时也开始闹事了。

  就在“北杏会盟”当年的冬天,也就在柯之盟后没多久,宋国觉得北杏之盟的内容有损宋国利益,于是主动背弃盟约。

  至于到底是什么样的内容让宋国不满意,历史上没有交代,不过我们现在分析,当时的宋国爵位高,国人又觉得自己血统尊贵,骨子里也有称霸的愿望,所以对于吆五喝六的齐国,他们自然是不买账的。

  对于宋国的背盟,齐桓公是既难过又气愤,宋国果真是有“白眼狼”的传统,之前自己费劲巴拉的为宋国安定而奔波,结果换来的却是宋国的背叛。

  鉴于这种情况,齐桓公认为此风不可涨,于是决定教训一下宋国。

  前680年春,齐国联合陈国、曹国共同伐宋,同时为了使这次行动更具名义,齐桓公派人到了洛邑讨要了王命,这样一来便名正言顺了。

  之前郑庄公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时,都是借助王室卿士的身份,讨得王命来号召诸侯国跟随,这一招并不新鲜,所以齐桓公这次也用上了。

  然而王命也不是谁都可以请到的,国家没有实力,与王室没有亲密关系,王室怎会让你顶着自己的头衔来满足个人的需求?

  但是齐国不是一般国家,无论从哪个角度,周王室都不会驳这个面子。

  齐国是大国中的大国,其祖上姜太公又是大周建国绝对第一位的功臣,周武王都要尊太公为尚父,同时还有征讨四方的诏命,地位不可谓不尊贵;另外,周王室自身衰微得厉害,随着郑国的衰落和不服管束,王室需要另外依靠一个大国来帮它维持统治,而齐国这个一直以“尊王”为目标的超级大国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出于这样的考虑,周王室不仅给了齐国王命,而且还派大夫单伯率领部分王师一起参加了这次战斗。

  结果自然可以想到,宋国不得已低下了高傲的头,在认清了自身的实力之后,彻底归附了齐国。

  齐桓公很高兴,毕竟宋国地位在那摆着,而且追随它的附庸小国还有不少,收服了宋国,自然连带这些小国一并收服了,这个实际效果确实很可观。

  为了避免出现上次那样的状况,齐桓公乘热打铁召集宋国国君宋桓公、郑国国君郑厉公以及卫国国君卫惠公在卫国的鄄地(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西北)再次结盟。

  宋桓公是宋国动乱之后拥立的国君,当然也是受到齐桓公支持的,虽然有之前的小不愉快,但是结果是好的,他也最终归顺了齐国,所以齐桓公在盟会中很看重他,排位次的时候将其排在自己之后,以彰显宋国的特殊地位,可以说是给足了宋桓公面子。

  郑厉公此时刚刚复辟成功,急需要在国际事务中露面,以期获得诸侯的认可。此时参加齐国这样大国的会盟,自然对自己只有好处没坏处。

  卫惠公是齐僖公的亲外孙,也是齐桓公的外甥,后来卫国发生了动乱,卫惠公也是逃到了齐国避难。卫惠公不甘心就这样被政治掉,于是怂恿齐国当时的国君齐襄公出兵,最终将其送回了卫国,继续干他的君主。

  鉴于与齐国的这种关系,卫惠公自然是亲齐的,此时他复辟为君,也更希望借助齐国的权势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次盟会还有一个尊贵的来宾不请自来,这让齐桓公既受宠若惊又诚惶诚恐。

  这位贵客正是之前参加讨伐宋国的周王室的大夫单伯,很显然,这是周天子让现上次那样的状况,齐桓公乘热打铁召集宋国国君宋桓公、郑国国君郑厉公以及卫国国君卫惠公在卫国的鄄地(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西北)再次结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