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君臣际会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终于双方在怀着各自忐忑心情的情况下见面了,《管子·小匡》里隆重的记录了君臣第一见面的情形,而《国语·齐语》也对君臣的对话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见到齐桓公率满朝大夫早早在临淄城外迎候,管仲很是动容,这是给自己莫大的尊荣啊,自己怎能不效死力?

  只见管仲赶紧跳下战车,屈下帽缨,掩着衣襟,命人手持大斧站在他身后,这些举动在古代表示的是自己是个罪臣,不敢正面面对君主,还请君主惩罚。

  齐桓公当然明白管仲的意思,于是三次下令让执斧人退下,执斧人这才敢真正的撤走,当然这也是古时候礼仪的需要,并不是说执斧人故意违抗君令。

  随后齐桓公搀扶着管仲,安慰说:“既已垂下帽缨,拉下衣襟了,寡人自当立即接见,何须刀斧相加啊!”

  管仲赶紧叩头再拜于地,说:“承受您的恩赐而不杀,仲就算以后死在黄泉,也可谓不朽了。”

  齐桓公见管仲如此谦卑,之前对管仲的戒备之心一扫全无,赶紧扶起了他,携手揽腕一同走回临淄城。

  齐桓公接待管仲的地方在庙堂,也就是君主祭祀、议事的地方,这可以说是当时接待贵宾的最高礼遇了。

  管仲只见庙堂之上安排了上等的酒宴,其规模是君主接见诸侯时的标准,心中感慨万千,自己是一国罪臣,还差点杀死君主,而齐桓公却有这里的度量来接纳自己,就凭这一点,这个君主就非常人。

  齐桓公招呼众人落座,管仲在上宾的位置,而鲍叔牙、隰朋等人也陪坐在左右。

  古代人宴会是有很多规矩的,不像现在一样随意,其繁文缛节更多,等一连串的步骤走下来,时间也已过大半,实际上酒却没喝多少。

  等客套的话也说的差不多了,齐桓公开始进入正题,他不是准备了一些问题嘛,正好借这个时机考一考这个贤才管仲。

  齐桓公首先问道:“先生,有几个问题在这里向您请教。过去,我们的先君襄公修筑高台以示尊荣,整日打猎游乐,不处理国家政事,藐视圣贤,侮辱文士,只看重女色。宫中有九妃六嫔、姬妾数百,吃的一定要是精米鱼肉,穿的一定要是彩衣绣服。但是将士们却在挨冻受饿,军车要等游玩的车子破损后才能充用,士兵要靠侍妾吃剩的粮食来养活。他亲近那些唱歌逗乐的倡优,却把贤德的人才抛在一边。因此国家才会迟迟没有发展,动乱不止。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宗庙将无人清扫,社稷也难以受祭。请问面对这些景况我应该怎样处理为好呢?”

  “倡优”就是古代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唐代经学家颜师古曾解释说:“倡,乐人也。优,谐戏者也。”

  后来“倡”和“优”都用来表示艺人。

  这就是齐桓公在分析了齐国当前的形势后给管仲出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大,其实就是问他治理国家的办法。

  管仲一听就明白了,原来这是君主对自己的能力不信任,所以出个问题来考察自己。同时管仲也暗中赞叹,他发现齐桓公出的题目非常切合齐国实际,说明这个君主并不想碌碌无为的做一任君主罢了,他很很强的进取心,而这正与自己施展一身才学的目的不谋而合。

  所以管仲特别重视这第一次的面试,于是他深思熟虑之后说:“过去的先王周昭王、周穆王以效法文王、武王的政绩而成就美名。召集众长老来考察选择百姓中有德行的人,制定法令作为民众行为的准则,同时树立相应的榜样,以此把百姓维系起来。从根本上来解决那些细微末节的问题,用赏赐善行来引导民众,用惩罚罪恶来纠正偏差,使长幼有序,为百姓立下规矩。”

  齐桓公频频点头,他很赞同管仲的观点,之后他又问道:“先王的做法无疑是再正确不过了,那他们是怎样具体实施的呢?”

  管仲回答说:“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国语·齐语》)

  意思是说过去的时候,圣王治理天下时,曾把都城分为三区、郊野分为五区,以确定百姓的住地,让百姓各就其业,设置葬地作为他们的归宿,并谨慎地运用六种权力。

  齐桓公很好奇,这是他第一次听说这种理论,于是赶紧问:“怎样使百姓各就其业呢?”

  管仲回答说:“士、农、工、商,不要让他们混杂居住。混杂居住会道:“先生,有几个问题在这里向您请教。过去,我们的先君襄公修筑高台以示尊荣,整日打猎游乐,不处理国家政事,藐视圣贤,侮辱文士,只看重女色。宫中有九妃六嫔、姬妾数百,吃的一定要是精米鱼肉,穿的一定要是彩衣绣服。但是将士们却在挨冻受饿,军车要等游玩的车子破损后才能充用,士兵要靠侍妾吃剩的粮食来养活。他亲近那些唱歌逗乐的倡优,却把贤德的人才抛在一边。因此国家才会迟迟没有发展,动乱不止。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宗庙将无人清扫,社稷也难以受祭。请问面对这些景况我应该怎样处理为好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