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暗流涌动第十六回李林甫心持一念 杨慎矜脚踏两船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林甫道:“扳倒了韦坚,刑部尚书由萧府尹兼着,鸿胪卿自然就是博济的了,你本就是少卿,名正言顺。左相的位子,我看还是让陈希烈做,他还算顺咱们的意。吉罗二位,放心,也会称心如意的。”

  众人点头称谢。

  第二天,当李隆基听说杨慎矜呈上来一个折子,关于元宵夜太子与韦坚、皇甫惟明在景龙观密会之事,心想:朕现在对朝政一点也不想过问,偏偏你们一个个不让朕省心。

  杨慎矜写得很是中肯,没说他们在景龙观一起看王忠嗣的密信,这种没证据的事他不敢乱说,他已经上了李林甫的当,充当了他的眼线,现在满心后悔,再让他制作假证坑害太子,无论如何下不了手。他只在奏折中写道:太子违反朝廷法度,与外臣相会。

  李隆基看看冷笑道:“过了一个年,看来大家都没闲着,朕还寻思你们都老老实实一家人团聚过节,事实是,你们一个个上窜下跳忙得很。昨日永王转了咸宁赵奉章的折子,弹劾李林甫,高力士,召真奉章进京的旨意发出去没有?”

  高力士忙说:“回陛下,昨晚中书省已经拟好交付门下省审核通过,尚书省六百里加急早已送出。”

  李隆基点点头,没有说什么。殿内空气如停滞了一般,皇上脸上一点笑模样没有,他看一会奏章,瞅一会杨慎矜的脸,杨慎矜感觉身上的汗顺着脖子到了后背,贴着夹脊到了尾骨,沾到衣服上,汗液越下越凉,渐渐和身体融到一起。自己的体温又慢慢暖热了那一片皮肤和衣服,皇上还是没有看完。过了一会,好像是看完了,把奏章合上,又重新打开,再看起来。他的目光慢慢转到高力士脸上,问:“你查查元宵夜太子出东宫了没有?”

  高力士猛听到皇上问话,自己一愣,忙回答道:“老奴这就安排人去查。”

  皇上点点头,高力士急忙下了台阶,叫一个近侍来到跟前,耳语了一会,那个近侍点点头走了。

  李隆基看看杨慎矜道:“太府卿昨晚上怎么就到了景龙观?”

  杨慎矜忙道:“臣也是在家闲着没事,想元宵节各街坊灯市如昼,定是热闹,一个人去街上转了转,到了西市那边,正遇到鸿胪卿皇甫惟明没有心思观灯,恰恰相反,他匆匆忙忙朝光德坊那边走去,臣觉得有些不寻常,就在后边跟着,一直走到景龙观,臣知道他以前来京时都是借住在景龙观,一开始没觉得有什么异常,正想离开,又看到刑部尚书韦坚进了景龙观,臣这才警觉起来,如果他们只是观灯,何必到景龙观呢,大街上到处是灯,如果是饮酒,更不可能,皇甫惟明现在已经移居府第,怎么跑到观里饮酒,景龙观乃我大唐皇家道观,不可能容留他们在里面饮酒,因此臣就耐心又等了一会,后来见到太子带着两个随从着了便服也去了景龙观,臣也是一夜没合眼,担心此事若不禀报皇上,是欺君,若报了皇上,万一就是个饮酒作诗,是臣对太子大不敬,因此臣只好上此密折,请陛下定夺。”

  李隆基冷笑一声:“很好,你上密折是对的。要说起来,可能一切都是巧合,你巧合去了灯市,他们巧合去了景龙观,但是,过多的巧合合在一起就不是巧合。皇甫惟明是鸿胪卿,韦坚是刑部尚书,多少公务在宫里谈不完,还要到景龙观里谈,说到作诗,更不可能,他们的诗也就是凑成五、七言罢了,能作出什么诗来?更巧的是太子也去了,高力士,查到没有?”

  高力士急忙说:“老奴差近侍正在查,应该马上就到。”

  高力士见皇上催得急,只好跑到殿门口,朝外张望,一会那个内侍飞奔而来,看到高力士,在他耳边说了几句,高力士急转身回到殿中,到了皇上面前说:“近侍查过了,太子昨日亥时前出得东宫,子时末回到东宫,着素服,只带两个随从。”

  李隆基点点头,看看杨慎矜道:“好,去了就好。有点意思了,赵奉章参了李林甫,杨慎矜弹劾韦坚和皇甫惟明,连太子也扯进去了,好嘛,现在是一锅烩了。朕喜欢看戏,梨园的东西朕都喜欢,但是,你们这样唱法,朕还没见过,看来朕孤陋寡闻了,接下来朕倒要看看你们如何唱。高力士,传旨中书省,韦坚、皇甫惟明行事不端,背后是否还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不可而知,解铃还需系铃人,着杨慎矜主审,王鉷、陈希烈副审,大理寺与京兆府联合拘押有关人员,吉温、罗希奭协审。”

  高力士忙去了尚书省传旨。

&em他们在景龙观一起看王忠嗣的密信,这种没证据的事他不敢乱说,他已经上了李林甫的当,充当了他的眼线,现在满心后悔,再让他制作假证坑害太子,无论如何下不了手。他只在奏折中写道:太子违反朝廷法度,与外臣相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