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暗流涌动第五回勤政殿宰相剧论 尚书省太监息争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隆基让他顶了个七窍生烟,怎么还扯到国史上了?朕五年来就烦谁得起寿王,你偏偏揭朕的伤疤,朕难道还不知道史家的直笔!要不是因为这点,朕才不与你们磨这嘴皮子,早就立了贵妃。但是,锅既已揭开,目的也已经基本达到,又想到李适之平素为人就是这样,性情粗疏,不务细节,也不再计较他的顶撞。上一个左相牛仙客和这陈希烈一样,唯唯诺诺,李林甫在朝中一手遮天,现在朝中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李适之,也不是坏事,对李林甫需要掣肘。不愿和他们扯皮,万一扯着扯着,李适之来上几句不中听的,再把已经到手的成果给搅没了,就得不偿失了,想到这里,他伸了一下懒腰,淡淡地说:“快午时了,朕也乏了,你们几个,高力士也算一个,去尚书省议议吧,要从速议决,朕让你们宰相们做的事还很多,不要为这事浪费太多工夫。”

  几个闻听,忙说了声:“是”,退出殿来。

  高力士随着几个宰相一同到了尚书省。

  李适之还是对刚才的事耿耿于怀,他嘲讽李林甫道:“中书令今天真是丹青好手,上千年经学也让中书令涂抹得面目全非了,就连阎立本也自愧不如啊!”

  李林甫淡然一笑:“都是为了官家,涂抹几句又何妨,历史本就是一张画,谁都可以涂抹,就看你怎么涂。如果都如司马迁直书,天下还有什么尧舜虞汤,都成了商纣王、秦二世了。左相还想继续和我辩论,我一定奉陪到底,天下之事,有用的学问在我看来不过是法、势、术三字而已,法为轨道,势为方向,术为力气,有了这三者,多么重的车也拉得起来。什么治国,什么牧民,小菜罢了,你们的祖先孔老夫子不也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嘛,不要那么累,我的左相。”

  李适之还是不依不饶:“听了中书令之论,今天真是开了眼界,可笑这天下学问,到你眼里就是三个字,寿王妃一朝成了贵妃,从藩郡一下到了中闱,不知道天下汹汹之口如何能堵得上?”

  李林甫冷笑一声:“左相真是拿着棒锤当了针,官家喜欢一个女人,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何必搞得那么复杂。说白了,官家只所以不把此事放在朝会上议,是皇上觉得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皇上家的私事罢了。难不成左相娶个媳妇也有必要在朝会上让大臣们议论纷纷吗?”

  李适之让他这个胡搅蛮缠噎得一梗脖子,高力士忙过来打圆场:“两位相公都是有学问的人,也都是忠心耿耿的朝廷重臣,争一争也不为过,都是为了官家嘛。不过,我实话给二位相公讲,皇上这回是铁了心了,太真娘子已修了五年有余,应该有个说法不是?右相前些日子送给皇上的白鹦鹉实在是讨人喜欢,皇上爱不释手,但是,却割舍了这个喜人的小东西,送给太真娘子,皇上说了,太真娘子如果没有一个名份,和这白鹦鹉何异。一国之君,连个自己喜欢的女人都说了不算,不当这一国之君也罢,谁愿意当,谁当好了。高某想皇上说了如此气话,两位相公再纠缠不清,不知道是皇上糊涂,还是二位相公糊涂。皇上让咱们议,其实高某想,也没什么可议的,贵妃一事已经确定,不要争了,相公们倒是议一议这册封之礼方为正事。皇上让高某和几位相公议过了快回去奏陈,太真娘子那边还等得话呢!相公们就没必要在这里争论什么学问了,又不参加今年的科举。”

  陈希烈也帮着打哈哈,两位不再争论,李适之知道大势已去,长叹一声,再不张口。李林甫正巴望他少说几句,和高力士一起把册封礼仪商定了一下,基本没有什么异议,高力士只是对拟定的制书说了一个观点:“这杨贵妃父家如何写,还请几位相公再好好斟酌一下,官家要得是面子,我们也要在里子上下足了工夫才对。”

  李林甫哈哈一笑:“高将军,我们不妨也学学三国周瑜和诸葛孔明,把各自的意思写在手上,一起伸出来,大家品评一下如何?”

  高力士大喜:“妙,右相好主意。”

  李林甫和高力士各执一笔,在手心上写了一字,一起伸了过来,李适之和陈希烈也觉得好奇,都凑过来看,高力士伸出手一看,上边写了一个小隶“琰”字,再看李林甫手心,也是一个楷书:“琰”字,二人大笑。

  高力士兴奋地说:“李相公果然好才份,我也好向官家奏报了,告辞。”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