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前不把村后不把店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话说的,好像他在蒲塘里时,就有人管了一样。他在蒲塘里,他有三个哥哥,可是,有人管了吗?三个哥哥,哪一家都可以招呼他,哪一家都可以不招呼他。没有一家留饭,没有一家有个笑脸。老四哩,倒是每年春节回来,大包小包的,每家都会有,遇到小孩子,还会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红包。广富家的小孩子,广丰家的小孩子,都会有一个红包。

  当然,老三是招呼他的。老三肯定是要招呼他的。这些年,老三跟着我们的父亲到银城也不老少,在那里吃人家的喝人家的,现在,人家回来了,他当然得招呼人家。

  这话说得也不像。凭什么呢?凭什么一定得是老三出面呢?最派到的,应该老二!你拿了老四的衣胞之地。再不,就是老大!老大嘛,家有长子,国有大臣。最小的兄弟从外面回来了,你应该做主,应该主持大局,把这事做漂亮点。老四每年过年时节拎着礼兜来,还是不第一家先从你老大家开始?先到你老大家,问了安,送了礼,然后再顺次去老二家、老三家,最后才会去父亲那里的。每年如此。

  我们是看得出来的,老四一直是这样做的。不管老四心里是怎么想的,不管他心里有多少伤心,也不管过去兄弟们之间已经到了话都不讲的地步,但老四还是每年坚持着这样做。老四如果不这样,老四家的不会饶他,老四的丈人丈母娘也不会放过他。

  但轮到招呼老四、招待老四一家,几个哥哥,就没有章程也没有任何安排了。要是先定好了,今天你家明天他家后天我家,这样一来,可能老四会足足在蒲塘里待个三四天,快快乐乐地回一趟老家,吃饱喝好,回银城时,这样也会带个念想。

  可是没有。没有这样的情形发生。没有一个人出头。

  真要说起来,我们会把所有理由往老二那里一推:老二啊,你也是真做得出啊!你得了老四的衣胞之地,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招待老四一家。你怎么好意思的?你脸怎么就一点儿也不红的?人能脸厚到这种地步吗?

  至于说到这次的口舌,细细地码起来,竟然就是老二家的在后面瞎嚼瘟蛆。这就叫人来火了:你不招待也就算了,可是,你还搬弄是非,说出这些怪话来。这不是往老四心里捅一刀子吗?这算哪一出啊!

  真不知道老二是怎么做得出来的。

  你老二做得出来,那么,老大一家当然就乐得站在一旁看笑话。至于什么老大啦,主持大局了,撑场面了,家有长子国有臣了,老大这个时候还不是一推二三五?

  这个老大,还真的不知道怎么会这样的。当年,两块钱都能跟老四要回去。听到老四上大学了,又说出那样的风凉话。

  老四回来,他就往回退了。那年,老二家的把老四骂得狗血淋头,老大没有站出来。当然,他可能是怕了老二家的。后来,老大家的又把老四骂得头也抬不起来,老大又没有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这么多年了,在我们的老四看来,在我们的父亲看来,老大就是个缩头乌龟。

  老大甚至就谈不上是不是缩头乌龟的问题,老大就是漠然地看着这一切,他只管过他自己的日子,其他兄弟,一个都不在他的眼睛里。

  可怜的老四,要不是老三现在有了自己的房子,老四到了蒲塘里,真的连坐下来喝口水的地方都没有,就更别说吃饭的地方了。你总不能每次都到德生叔叔家吧?就算每一次德生叔叔来喊,老四也不可能每次都会去到德生叔叔的门上。于理不合啊!老四这一点想得通透的。

  唉,不想了,烦。

  只要一想到这些,我们的父亲就是一肚子气。

  老四这次应该还是先去到水廓中学吧?我们的父亲想。

  我们的父亲当然也估计到了另一种可能:老四会先去楚水城。然后在楚水城上过一夜,再然后,第二天坐上去银城的班车。定定当当,不慌不忙。这应该是可能的。在楚水城哪里过这一夜?我们的父亲就茫然无知了。我们当然更不知道。楚水城我们没有亲戚,我们的老四在楚水城有没有朋友呢?不知道。就算有,但那真是城里了。在城里,那还不是投亲不如住旅馆吗?也就是说,我们的老四如果真到了楚水城,他就只有住旅馆了。不过,这倒也难不倒老四,住旅馆的钱,我们的老四手头总是有的。

  现在,我们的父亲只能在心里描画着老四的踪迹,他是这样回呢,还是那样回呢?他是走这一条路还是走那一条路呢?

  老四明摆着是前不把村后不把店,挺纠结的。

  而我们的父亲也只能一筹莫展,茫然无措。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他造不出飞机,也造不出汽车。他甚至造不出一条船来送老四一家走。

  唉,算了,不多想了,老四有老四的造化。这么多的路走下来了,眼前的二三百里路还能难得住他?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