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算账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我们的父亲还想说什么,我们的老四把话接过去了:“爸爸,你也别说什么了。话越说越多。干脆,今天,我还是把有些账公开,把所有的话都说开。以后,就别再有那么多废话了!”

  老四坐下来。其他人都站在桌子边,看他公开什么账。

  “这样,我来告诉大家,父亲自己在公家拿的下放补贴,我是一分钱没有动他的。他用在哪里,我看,他没有给我报账的义务,我也不可能反过来跟他要账。你们如果要他报账,他愿意报给你们就随他。我反正是不能让父亲向我报账的。但是,今天,父亲大人,你得当着大家的面,告诉他们,平时,我们这个小家庭你上街买菜的钱是不是你自己掏的?”

  “这话说的。每次都是你们拿给我,不是你,就是君君姑娘。我每次买完菜,要将余钱给你们,你们都没要,说是留我买烟抽。”

  “好,这就马马虎虎算是第一笔。第二笔,非常重要。大家都听好!”

  一屋子的人都静了下来,屋子里针掉在地上听得见响。

  “第二笔账是母亲大人去世那一年,老四我眼看上不了学了,是蒲塘里人可怜我,眼看就只有两个月就要考大学了,总不能让老四不能去县城考大学吧?这是蒲塘里当时发起捐款的人的话。这个人是谁,我找了这么多年没有找着。问你也不说,问他也不说。那时候,张家给我三块,李家给我五元,姜家给我八块,夏家给我六块的。还有个比我小的孩子,竟然也给了我五角。我当时眼泪都下来了。这样一笔钱,算下来,有七八十元。我没有放在身边,放我身边不安全,我也用不了这么多钱,我拿了十五元在身边,已经是非常泼绰了。其他的全给父亲了。我到楚水城考大学时,又拿了其中的三十元。现在算下来,还有四十元左右。父亲大人,现在,你得把这个账给我。”

  老四家的在背后直捅老四,让他别说下去。看得出来,老四家的肚子里也是一本账。

  “君君,你别捅我。这事,得说清了。该说清了。应该早说清了。我到现在也是一肚子疑惑。跟我们的父亲说了几次,几次他都是吱吱唔唔地应付过去了。”

  我们的父亲咳嗽了几声,显然不太想说,脸上也不太自然了。

  “父亲大人,不说也得说。这是我的钱。将来这笔人情债,是我要还给蒲塘里的父老乡亲的。这份高天厚义,我不能当没事人。以后我有发达的一天,我一定要回来报恩的。”

  “唉,那我就直说吧!这笔钱,我用来还债了。那两年,我们老方家又是起老二的大瓦房,又是老二结婚,欠了一屁股债。”

  “啊!这样的啊!”全家人像炸了锅一样,叽叽喳喳了很长时间才停下来。全家人都没有想到,连老四的这点救命钱都要拿出来替老二家还债了。

  “好,我知道了。我当然也不会要你父亲大人或都我们弟兄们当中哪些人吐出这笔钱来。但这笔钱,确实就是我当时的救命钱。好在,我也只有两个月的上学时间,不然,两个月后我还真一点办法也没有。现在,说第三笔账。第三笔账是我上大学前,又没钱去上大学了。我到现在记得,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人家一个卖青货的担子经过我们家门口,是隔壁郏周庄的刘挑儿,经常来我们这里卖一些青货,卖一些豆腐百叶什么的。那天,刘挑儿正好经过我们家门口,看见我们家在忙着,便多问了一句,府上有什么大事吧?我们的父亲叹了口气说:还能有什么大事?老四考上了大学。刘挑儿说:这是好事啊!天大的好事啊!这事情到哪里找?我们的父亲接下来一句,让我现在都心发寒。我们的父亲说:什么好事?还不又得花钱?哪里来的钱?把人愁死了。”

  我们的老四说到这里,转过身,拍拍我们的父亲,说:“爸爸,我这样说,你别介意。当初你确实就是这样讲的。我那时候,背转过身,眼泪又下来了。我也是在那时候想,那就不去上大学吧!”

  老四说到这里的时候,一屋子人都把头低下了。老四接着说:“我准备不上了。这话可能是被刘挑儿一边挑着担子一边说给蒲塘里人听的。一定是他了。就这样,又是蒲塘里的一个好心人发起了捐款。还是那样,张家给我三块,李家给我五元,姜家给我八块,夏家给我六块。我最好的同学方来宝家也送来了十块。这笔钱可能有一百二十块。我拿其中的两元钱,还给了老大。承蒙老大,在母亲去世之后,在我回学校之前,在蒲塘里人捐款的时候,他也给了我两块。但我们的老大一家人嘴上一直念叨着这两元钱,我觉得,我还是还给他吧,无债一身轻。对了,还有老二,你的那块钟山表,我当时也被我催着要回去了。我现在也不瞒大家,那时候,我是戴着一块手表去上大学的。我现在告诉大家是谁给的,就是我们所有人都瞧不起的矮叔叔,一辈子因为得了个侏儒症没有能讨得上老婆的德龙叔叔给的。那时候,他还在大队做事,手上有几个活钱。他把手上的手表除下来给了我,还塞给了我五元钱。那时候,天已经很晚了,德龙叔叔跑了全庄在找我。找到我,把我领回他的家,给了我这两样……”

  写这一章的时候,修改这一章的时候,发布这一章的时候,我必须承认,我一直在流泪。我明白,很多事情,其实已经不需要去分辨它们是不是虚构的。重要的是,它们,为什么那样让我心生疼痛。六零后的苦难,有时候,真的不是其他年代的人能够体察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